警惕马路"情绪杀手":如何预防和应对"路怒症"
警惕马路"情绪杀手":如何预防和应对"路怒症"
春节假期结束,很多朋友在假期中的饮食、作息等与日常区别较大,在节后通勤中易出现各种生理或心理不适的"路怒症"表现,进而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山西公安交警提示车辆驾驶人,可从提前调整作息、合理规划行程、做好车辆检查、途中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以及注意饮食健康等方面采取措施,共同保障节后道路出行安全畅通。
什么是路怒症?
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
来看两个案例:
- 当白色小车从右侧车道超过绿色小车时,绿色小车驾驶人愤怒情绪爆发,不停加速追逐白色小车,结果驾驶不慎,直接撞上前方货车。
- 两名小车驾驶人因变道相互别车,不仅险些剐蹭到正常行驶的车辆,而且下车后大打出手,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路怒症的成因
路怒症成因有很多,生理因素是最主要原因。生活中除了交通堵塞外,每个人可能会遭遇职场竞争、人际关系不好、家庭不和谐、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些因素都是诱发路怒症的潜在原因。同时与个人性格特质及修养有关系,有些路怒症患者存在冲动型人格,在驾车时会伴随攻击性驾驶行为。
路怒症的表现
- 开车"骂人"成常态。
- 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 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
- 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
- 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赵晓华表示,从目前的表现来看,驾驶愤怒所诱发的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会比正常状态增加3倍到6倍之多,这也表明对引起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是非常高的。
路怒症的危害
路怒症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损害自己与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更容易导致驾驶人患上心理疾病,催生犯罪,对社会公共安全存在潜在危险。
要知道的是——"行车安全关乎生命安全!""驾车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
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驾车行为,适当考虑他人是否遇到特殊情况,要尝试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用文明合法的方式处理问题、理性应对。
驾驶人如何调节情绪?
保持平和心态
开车时要保持平和心态,尽量营造舒适、放松的车内环境。在驾车途中心情烦躁时,可以打开窗户或放些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咀嚼口香糖,也可提高司机的积极情绪及感觉。设法缓解疲劳
在堵车时,还可以做些头部、颈部的按摩或舒展动作,缓解疲劳,松弛神经。早点走,慢慢开
出行尽量提早,安排充足的行车时间,出行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别争先恐后,避免突发情况影响情绪。排解不良情绪
在平时就学会为自己减压,排遣和释放紧张情绪,以避免将不良情绪带至车内。对于少数驾车时无法控制情绪,连续两周有严重的情绪失控、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的重症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帮助改善。
预防路怒症需要全体道路参与者共同努力
切莫分心驾驶,以免降低驾驶质量
分心驾驶不仅会使车辆行驶速度下降,减少对车辆操控的精准度,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效率。同时分心驾驶时,驾驶人视线和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削弱紧急情况下的反应和应变能力。遵守法规安全驾驶,避免诱发冲突
不可强行变道。在变道之前确保有足够空间并且提前开启转向灯。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在当前车速较低但不具备超车条件时,应预留更长的跟车距离。驾驶过程中,应双手握好方向盘,勿做激怒其他驾驶人的手势,同时,要减少鸣笛。谨慎驾驶,避免被动涉及冲突
如果遇到有路怒行为的驾驶人,要与其保持足够的距离,并尽快驶离,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如果确认被其他驾驶人跟随且具有愤怒驾驶行为,应及时报警求助,并鸣笛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要轻易下车。
山西公安交警提示: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避免"路怒症"的发生,建议驾驶人保持平和心态,遇有不良情绪时,一定要整理好心情再开车。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永远不要带着愤怒驾车上路,共同杜绝"路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