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雪线与林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雪线与林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Hxwdo86RCv.html

雪线与林线是地理学中重要的自然现象,它们的分布高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气候、地貌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影响雪线与林线高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林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林线高度主要受到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

  1. 纬度
    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 坡向
    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 海拔
    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

  1. 纬度
    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 坡向
    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 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1. 气候因素
  • 气温: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递减。
  • 降水: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1. 地貌因素
  • 山势: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 坡向: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1. 具体案例分析
  •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 青藏高原: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雪线高度为45005000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高度为58006000米,珠峰北侧东绒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岗日雪线高度达6200米,是北半球分布最高的雪线。
  • 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阴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
  • 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森林线和雪线的定义

  • 森林线:山地森林上限连续不断的森林分布界线。超过此界线,被适应高寒、风大得高山灌丛和草甸所替代,森林线在低、中纬度的高山上明显。
  •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