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洋能源发展论坛·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海洋油气产业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4海洋能源发展论坛·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海洋油气产业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4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成功举办,其中“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海洋油气产业”分论坛由能源经济研究院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睿咨得能源联合承办。论坛汇聚了来自地方政府部门、能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海洋油气产业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海洋油气产业”分论坛嘉宾合照
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晓辉在致辞时表示,随着能源结构加速绿色转型,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油气企业要抓住机遇,统筹油气和清洁能源业务,走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之路,通过建设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工程协同减碳降碳。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海洋油气产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海洋油气产业在能源转型中既是挑战者也是引领者,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共同开创海洋油气产业的美好未来。
睿咨得能源中国区总经理朱新磊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睿咨得能源与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合作的新篇章。他指出,尽管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曾被认为是难度极高的领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一领域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洋油气产业不仅代表着未来重要的产量接替和增量来源,更是油气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朱新磊展望,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海油的合作,为全球海洋能源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睿咨得能源CEO Jarand Rystad认为,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峰值,但终端用户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人类社会将面临从分子到电子的能源效率革命。绿色低碳转型大势所趋,化石燃料需求将下降,低碳投资不断增长,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短期看,油气尤其是海洋油气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总裁Marc Courtemanche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公司的能源转型目标与行动。他强调,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致力于解决能源转型中的三重挑战:可持续性、经济性和能源供应安全,并与行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寻求公正的转型路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计划到2050年在挪威大陆架实现近零排放,并已启动Northern Lights项目,大规模储存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清洁氢能等低碳技术,并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以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能源经济研究院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潘继平全面回顾了近年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的显著成就,包括一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和储量的稳步增长,海上油气资源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当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品质的下降、关键技术的瓶颈、探矿权和用海问题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勘探开发重点领域和方向,并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支持力度。
睿咨得能源中国区咨询业务总监孟源就中国海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交流。他认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将是大型石油公司2030年前的重点领域,从2024年到2027年,国家石油公司将引领全球海上油气支出,平均每年投资约500亿美元,中东、亚洲和南美洲是推动海洋能源EPCI市场发展的主要地区,FPSO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到2030年海风力发电装机量预计将增长近四倍,相应海上施工资源需求也将大幅提高。中国海工企业应通过优化其施工和安装资产,优先考虑海上投资和关键客户关系,夯实在核心地区的市场地位的同时,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
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付殿福系统回顾了我国导管架技术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进而深水油气开发能力整体迈向300米级水深的全过程,全面展示了中国海油自主攻关“海基”系列深水导管架平台关键技术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提出通过批量应用不断迭代升级,以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应用检验的“产学研用”新模式,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创新链与产业链体系,坚决用实际行动挺起海洋石油工业的钢铁脊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朱磊深入分析了石油公司参与碳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碳市场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当前国内外碳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剧烈和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朱磊教授提出应用节能供应曲线方法(CSC),结合可行节能减排技术,助力油气企业节能减排。
本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地方政府部门、能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