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家修炼必知:打坐的气机反应,静坐实修要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家修炼必知:打坐的气机反应,静坐实修要点!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5251046_546869

道家修炼中的打坐是一项深奥的实践,涉及复杂的气机反应和生理变化。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打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气机反应,包括前脑、鼻端、间脑等不同部位的具体表现,并解释了这些现象的科学原理和处理方法。同时,文章还澄清了一些常见的误解,如将某些幻象误认为神通境界,以及将生理反应与真正打通督脉混淆。对于对道家文化和中医感兴趣的读者,本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前脑的反应:见异象非眼通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到达前脑时,通常是在通过后脑之后的阶段。此时的反应现象相对简单,最常见的是前额左右两边太阳穴的气胀感,以及两眼皮的沉重感和昏昏欲睡的感觉。体力气机较为充沛的人可能会感觉到后眉心和鼻根(山根)处有鼓胀或轻微刺激的感受。

这个阶段的杂念纷飞情况会自然减少,虽然神思与心境并不完全清明,但会带有轻度昏沉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容易引起眼睛充血,使眼膜出现红丝,类似发炎的现象。此外,有些人可能会看到各种光影,如太阳光、月光或点点萤火之光,有时闪烁不定,有时固定不变。这些光影中甚至可能看到人物并预知未来的事,但这并非真正的神通境界,而是幻境。

不同光色反映不同未发病症

这些光影现象实际上是气机在脑神经中闪烁不定的结果,是心念之力与脑波震动相互作用产生的暂时变化,并非真实神通。至于光色的不定,则反映了腑脏之间潜在的未发病症。例如:

  • 肾脏衰弱有病,往往反映出黑点的黑光
  • 肝脏衰病,光的反映则是青色
  • 心脏衰病,反映则呈红色
  • 肺部衰病,反映白色
  • 脾胃衰病,反映是黄色
  • 胆衰病,反映是绿色

这些光色的象征意义并非绝对,需要结合“一切唯心”与“心能转物”的道理来理解。关键在于自我反省和检点心里的思想与行为,力加忏悔。如果眼球充血不散,建议配合医药治疗。

气机达鼻端会经常流青鼻水

气机停留在前脑时,有时因不当的调整和导引,会冲向鼻端引发鼻窦神经潜在的病症,导致经常流青鼻水,形成鼻窦炎。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精气走漏,需要紧搐鼻子防止元气流失。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否为精气走漏尚存争议,但紧搐鼻子确实是一种对治方法。最佳的治疗方法是确认鼻水不含病菌后,通过净出鼻水再倒吸回去的方式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长期流青鼻水或其他病症。

间脑的反应:轻安的前奏现象

当气机通过前脑顺向鼻根(山根)下流,能够随顺心力导引而倒吸下降,会形成类似[O│O]形的回旋转到大脑与小脑之间(间脑),上冲到头顶部分。道家称此为泥洹宫,密宗称为顶轮与上空的梵穴轮。这时神思大定,身形端直,一般认为是督脉完全打通的现象。但实际上这只是气机循督脉的变化,初步打开中枢神经,进而刺激间脑的作用,促使内分泌均衡分布的象征。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可能会经历头顶刺痛、胀满或铁箍箍顶的紧箍现象。如果能够放空注意力,听任其自然,会逐渐感觉到头顶中心有一股清凉如水的舒适感,烦恼妄想减弱,进入初步的定境。同时,可能会有甘甜清凉的津液(由脑下垂体发射的内分泌)下降,道家称之为“醍醐灌顶”、“甘露洒须弥”或“玉液琼浆”,对人体确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此外,在气机通过头脑部分时,头脑内部会有轻微的壁劈拍拍之声,这是气机将通未通时脑神经的内在反应,类似于阿尔发脑波(α-WAVE)的作用。如果不懂得对治方法,过度执著注意力或上焦有潜在病症时,可能会使头脑发生轻微振动,类似头风病的现象。通过清心宁静、凝神专一的心地法门,可以自然进入“轻安”的定境。

初步生理反应并非打通督脉

静坐过程中生理上的气机感受,如果已经达到腰部(尾闾)、肩背(夹脊)、后脑(玉枕)、头顶(泥洹)、眉间(印堂)等逐步反应,一般认为是打通督脉的现象。但实际上这只是初步的生理反应,而非真正打通督脉。督脉真正打通会有多种征候,与任脉(自律神经)有互相呼应的作用。如果只有生理反应感觉,还是微不足道的事。

当气机经过这些逐步反应后盘旋在脑部时,最大的关键就是头脑部分经常有胀痛难受或沉重昏睡的情况,可能影响眼神经、耳膜、牙龈、鼻腔等处,发生类似病痛的现象。或者有头重足轻、脾气急躁、容易光火、精神亢奋、大便秘结、不易入睡的反应,即便睡眠也是夜梦不宁。

这些现象的发生,需要视个人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而有差别,并非个个必然如此。而且因静坐反应所发生的类似病痛感觉,并非真如生病的痛苦,只是有“类似性”和“可能”如此而已。

总之,静坐到了气机上行达到脑部时,至少已经有了一段效果,极需要“沉心守静”。等待气机下降到喉管(十二重楼)、胸部(膻中)、胃脘(中宫)、小腹(丹田),经过肾脏部分而到达器官的顶巅,这一路下来便是道家和“内经”医理学所谓的“任脉”线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