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浙大团队揭示异色瓢虫从“天使变魔鬼”的新机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浙大团队揭示异色瓢虫从“天使变魔鬼”的新机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ebiotrade.com/Newsf/2025-1/20250101063345695.htm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原产于亚洲的小甲虫,凭借对蚜虫、粉蚧等害虫的强大防治能力,赢得了“益虫”的美誉。它色彩斑斓、憨态可掬,是农业中的好帮手,也是许多小朋友的“自然课堂明星”。谈家桢先生在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曾以异色瓢虫为对象,揭示了其色斑遗传机制。

然而,19世纪,当异色瓢虫被引入欧美后,却意外成为“生态霸主”,导致欧美本土其他瓢虫种群萎缩甚至消亡。更让人头疼的是,每到秋冬季节,这种瓢虫还大批涌入居民家中,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亚洲人见人爱的“天使”却成了欧美令人讨厌的“魔鬼”。这一“跨国角色反转”,长久以来都是昆虫学领域的谜题。

近日,浙江大学昆虫所李飞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发表了题为“The Interaction of Serratia Bacteria and Harmonine in Harlequin Ladybird Confers an Interspecies Competitive Edge”的研究论文,为这一谜团提供了解答。

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欧美地区的同生态位其他瓢虫种群具有取食优势,它的卵和幼虫能“毒死”试图捕食它的其他瓢虫,而反之却安然无恙。异色瓢虫的种间取食优势主要是因为其携带了致病Serratia细菌。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了,异色瓢虫耐Serratia细菌是因为其可以合成其特有的生物碱harmonine。因此,异色瓢虫通过合成生物碱harmonine保护其自身免受Serratia细菌危害,并利用Serratia细菌攻击其他瓢虫。“异色瓢虫—生物碱harmonine—Serratia细菌”所构成的互作关系,是异色瓢虫“天使变魔鬼”的主要机制,为合理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警示和理论支撑。

该研究由浙江大学昆虫所博士张超维、博士后周行、特聘副研究员贺康共同完成,李飞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7873121

本文原文来自ebiotrade.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