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焦虑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外貌焦虑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外貌焦虑在国内外青少年中非常常见。已有研究发现,外貌焦虑不仅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情绪体验和自尊等存在关联,还是躯体变形障碍和进食障碍的风险因子。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外貌焦虑水平在20岁左右最高。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外貌焦虑。
什么是外貌焦虑?
外貌焦虑是身体畸形障碍的一种亚临床指标,其特征是焦虑地关注他人通常不注意的个人身体缺陷。
外在表现
- 对食物严格控制,亦或是通过暴饮暴食来应对(摆烂式)
- 身体检查(频繁称重……)
- 过度锻炼(长期高强度运动)
- 消极容貌比较(p图时间过长,女性容易向上比较)
内在表现
- 比较导致自卑,自卑情绪持续加深后导致抑郁
- 否定自我(内耗)
外貌焦虑对个体的影响
外貌自尊心
外貌焦虑与自尊心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个体会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外貌而感到自卑和不值得被爱(Carrascoza et al.,2013)。
人际关系和社交回避
外貌相关的焦虑会导致个体对社交互动的回避,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外貌评价。
社交恐惧和抑郁症状
外貌焦虑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社交恐惧和抑郁症状,这可能与其在社交中感到不安和自卑有关。
身体形象扭曲
对自己的外貌、体型和体能状况存在不理性观念。
同伴带来的影响
1. 同伴评价的压力
同伴评价对外貌焦虑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同伴在提出身体改变策略的建议时,会提供尖锐或隐含的社会压力,比如:“你应该减掉一些体重”“如果你有更多的肌肉,你会看起来更好”这类信息可以直接影响女孩和男孩的身体满意度、减肥策略和饮食失调。青少年非常关注同伴的看法,特别是对于自身外貌的评价。研究表明,当同伴对个体的外貌进行消极评价时,个体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外貌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外貌焦虑的产生。
2. 同伴外貌文化
调查结果表明,男孩和女孩都经历了来自同龄人的巨大的外貌文化压力,但在性别上与年龄(年级)上会有所不同。女孩的相关数据表明,“苗条文化”的特定元素在BMI指数最高的女生(即体重过重)中出现最为频繁,且她们也表示自己会收到更多的负面评价。证据表明体重过轻的男孩感觉到更多的外貌压力和取笑,更容易通过同伴的外表压力和外表戏弄而从同伴那里得到关于肌肉的负面信息。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有更多的外貌比较,且这种情况在男生中更为明显——年龄较大的男孩报告说,同龄人对他们的接纳更可能与他们的外表有关。
3. 网络同伴审美
在社交媒体上,个体常常会收到来自同伴传递的审美信息,这些网络上的审美潮流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差异。女性:她们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更多,关注到更多来自同伴的外貌信息,因此经历了更多的外貌焦虑,并且更专注于自己在网上的外表。男性:男性年龄与网络外貌关注呈负相关,表明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网络外貌关注可能会略有下降。
青少年如何应对外貌焦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个人外貌形象的优化能够有利于社会交往,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如果过度关注自身和同伴的外貌、形体,甚至进行贬低、否定,则会产生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外貌焦虑呢?
接纳自我,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接纳自己外貌上存在的不足,这些不完美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给自己一些宽容和理解。树立正确的认知:外貌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美”是多元的、丰富的。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适当减少使用网络媒体的时间。培养自己丰富的兴趣爱好,将注意力从外貌转移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使用社交媒体时多关注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的内容,减少网络媒体对“外貌”“身材”等相关内容的推送。
寻找积极的同伴支持
择善交友,远离不断对自身外貌进行负面评价或攻击的人,理性看待同伴的影响,必要时可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寻找积极的同伴支持,青少年自身也要做到尊重他人,不随意评判他人外貌。在同伴群体之间营造出相互支持、鼓励的氛围,有利于减少外貌焦虑。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多与朋友、家人进行沟通,获得积极的鼓励与支持,缓解内心的压力。如果青少年自身无法解决外貌焦虑带来的烦恼,可以寻求学校心理教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