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流向转变,中国资产吸引力大增
全球资本流向转变,中国资产吸引力大增
AI划重点:
- 自蛇年开市以来,港股、A股以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表现亮眼,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吸引力大增。
- 高盛预计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将提高15%-20%,可能带来超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 由于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较低,预计短期内这一增仓趋势仍将延续。
- 今年以来,多家知名外资机构积极调研A股上市公司,深入挖掘优质中国资产。
-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资产有望继续保持其吸引力。
自蛇年开市以来,港股、A股以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表现格外亮眼,在全球资产涨幅榜中名列前茅。截至2月17日,恒生指数自2月4日以来涨幅高达11.89%,创业板指数同期也上涨了7.89%;截至2月14日(截至上周五数据,本周一美股休市),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在2月4日之后更是飙升12%。资本市场,资金是最诚实的。这些数据背后,是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追捧。
图片来源于网络
DeepSeek横空出世且一鸣惊人、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稳增长增量政策的逐步推出和显效,快速提升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买入力度不断加大。摩根士丹利策略师王滢团队也在报告中提到,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价值。由于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较低,预计短期内这一增仓趋势仍将延续。
高盛研究部更是预计,经济增长前景改善叠加市场信心提升,将使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提高15%-20%,并可能带来超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基于此,股票策略分析团队将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85点、4700点,意味着未来12个月上述指数存在16%、19%的上涨空间。
从资金流向数据来看,富途数据显示,多只中国股票ETF规模在今年以来较去年年底显著增长。
截至2月14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规模达到78.04亿美元,较去年年底增加23.9亿美元;
3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资产规模为21.98亿美元,较去年年底增加6.97亿美元;
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资产规模为79.48亿美元,较去年年底增加6.81亿美元。
此外,国内私募行业也感受到了这股热潮。某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开年以来,与海外机构客户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高涨。沪上某老牌百亿级私募也表示,近期与外资机构交流时发现,他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发生了积极转变,操作上,自去年底以来,公司产品获得海外大型机构的净申购。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付诸了实际行动。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家知名外资机构积极调研A股上市公司,深入挖掘优质中国资产。
阿布达比投资局、安联环球、汇丰、景顺、施罗德、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外资巨头频繁现身A股上市公司调研名单,调研对象大多是高科技公司。
除了加大调研力度,今年以来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还加快了新产品备案节奏。英国量化巨头宽立资本旗下的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只产品——宽立中国钻选CTA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今年1月24日完成备案;
全球知名对冲基金英仕曼旗下的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在今年1月备案了新产品——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资产有望继续保持其吸引力,在全球资本配置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把握中国资产带来的投资机遇,或许将成为未来投资布局中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