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6678465_121911505

在唐代的诗坛上,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登高》一诗以其宏大的景象、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首充满悲秋之情的千古绝唱。

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即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秋风萧瑟,天空高远,猿猴在哀鸣;清澈的江渚上,白沙映日,鸟儿在盘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通过猿的哀鸣和鸟的飞回,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秋的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展现了更加宏大的景象。无边无际的落叶在秋风中萧萧而下,仿佛是大自然的叹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永不停息,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美,更通过落木和长江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故土,又逢悲秋时节,倍感凄凉;加之年老多病,孤身一人登上高台,更是倍感孤独和无奈。这两句将诗人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入其中,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诗人情感的集中爆发。诗人感叹自己一生艰难困苦,恨世事无常,使自己白发苍苍;又因穷困潦倒,连浊酒都无法再饮。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更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写作背景
《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生病而被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后代评价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此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充分展现了杜甫律诗的精湛技艺。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更是赞誉此诗为“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登高》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颔联通过落木和长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C. 颈联中的“悲秋”二字,不仅指秋天的凄凉景象,更指诗人内心的悲凉。

D. 尾联中“新停浊酒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答案:D

涉及知识点: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解析:D项中“新停浊酒杯”一句,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因穷困潦倒而连浊酒都无法再饮的无奈和感慨,而非对饮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因此,D项的理解与诗歌的原意不符,是错误的。

解析题
请简要分析《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象征的艺术手法。首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形成了工整的对偶,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美观。其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的景象,象征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这种表达效果使得诗句不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更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内涵。

涉及知识点:对诗歌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与鉴赏。

《登高》一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宏大的景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杜甫诗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杜甫个人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集中体现,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精神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