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定推理小说的诡计,七大类型与示例
如何设定推理小说的诡计,七大类型与示例
在创作推理小说时,诡计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七种常见的诡计类型及其具体手法,帮助您构建出令人惊艳的推理故事。
1. 密室诡计
密室杀人是指在封闭空间内(或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件。一旦受害者处于封闭空间,通常就会被认为是自杀或意外死亡。而侦探角色会通过线索,察觉到这是一起密室杀人事件。
除了门窗上锁的房间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监控摄像头、有人看守、极端天气,或是多人共同目击等手段来打造密室。手法可以有远程杀人,例如通过隐蔽方式诱导威胁(我知道你的秘密)、毒杀、只有动物能穿过的小通风口、房间内设置机关等等。
受害者也可以确实为自杀,第三者因故干扰调查,进入现场后留下假证伪装成他杀。在此之上还可以延伸出两人串通好假死,密室由受害者自己打造,而后凶手才趁乱补刀等等。
创造密室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 让事件发生在合适的地方
- 让其他角色认为现场在事件发生时无法随意进出
- 列出他人为何会误解现场是密室
- 反向思考,从他人误解的方向筛选出合适的诡计
- 添加有利于该诡计的条件(细节)
2. 心理诡计
这是一种为了隐藏真相,让角色们接受虚假信息的诡计。例如对着没有人的地方大喊“谁在那!”,这样其他人就会以为有外人在场。一旦发生谋杀案,大家都会先认为是外人干的。
在涉及囚禁的案件中,凶手可以先将A囚禁在小屋,然后自己负责搜查小屋,并向大家传达“没在那”的虚假信息,这样A的去向就成了谜。
也可以利用常识反其道而行之,像是凶手是看似无犯罪能力的人,或是不相关人士们因特定原因集体犯罪。
或是在犯罪现场留下线索,让人误以为在按照某种顺序/规则进行,其实并非如此,这也是一种反向操作的心理诡计。模仿犯也利用了这点,让人误以为是同一人所犯。
3. 物理诡计
指利用物理定律、自然现象、机械和装置的原理构成的诡计。像是使用绳线从外面锁上门窗、利用极端天气等自然现象、使用会自然消失的冰块当凶器、使用乍一看不像凶器的日用品、使用定时装置、远程操作制造不在场证明等等,虽然老套,但提到推理小说的诡计,最先想到的就是这种类型。
由于太过普遍,几乎没有推理故事能彻底避开这种手法,设置时可以直接从物理现象中寻找灵感。
4. 人物诡计
人物诡计大致分为几种。一种是让人误以为在事件发生时(死亡推定时间),真凶不可能犯罪。
要使替身诡计成立,需要证明以下事项:
- 在事件发生时,真凶在一个不可能犯罪的地方
- 在事件发生时,真凶与其他人在一起
常见于创造不在场证明。比如播放受害者的录音及视频假装对方还活着,或是利用GPS功能,使自己表面上看起来在A地点,实际上在B地点等等。
还有一人分饰两角的诡计,也就是真凶通过扮演两个角色来转移怀疑。
- 一人分饰多角:让大家认为A和B是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 两人一角:让大家以为场景一中的A和场景二中的A是一个人,其实是两个人
后者描述时要有意识地误导,例如使用相似的称呼或说话语气,让两个人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相似性。
另外受害者也可以是替身。以为受害者是A,其实只是伪装,这种情况下尸体往往难以辨认。当然只要检测一下就能被揭穿,可用作缓兵之计,利用大家误以为假死者已不在的空白时间,达成假死者的真正目的。
5. 无差别诡计
该手法通常为广撒网,看似无法特定受害者,例如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晚饭,却只有一个人中毒,但其实有特定的筛选方法。这里列举几种方法:
- 使用仅对受害者特别有害的毒物或工具(过敏等)
- 通过精心设计的摄取方法,确保自己不会中毒
- 让所有人服用毒药,再通过手法给予解毒剂,没摄入的人将中毒
- 在所有人的杯子底部涂上毒药,只有习惯托杯的人会中毒
- 在冰的中心下毒,在冰完全融化前饮用
- 知道如何判定受害者的位置(停电、黑暗等无法识别的情况下)
- 制作有意图的抽签
除此之外还有确实不做筛选的情况:
- 就算目标以外的人死了也无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 某个团队内部都得死,顺序无所谓
- 使用不致命的毒药,让自己和其他人一起中毒,目的是扰乱人心,迫使其他人猜疑、防御、反击
6. 叙述诡计
这个诡计与其他诡计完全不同,它欺骗的不是角色,而是读者。例如:
A的视角:
A喜欢B,上课时也忍不住瞄向B
B的视角:
B喜欢老师,整日不听课,一直注视着老师
这看似描述的是同一时间,但实际上是两条时间线。A的视角是上高中时,B的视角是B因事件去世的10年后。从此B就成为幽灵留在学校,此刻注视的正是10年后成为老师回来调查真相的A。
这种手法就是叙述诡计,角色和作者一起欺骗读者。例如:
- 叙述者实际上是真凶
- 原以为是一个人物,实际上是双胞胎
- 以为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现在进行的事件
- 目击证词中的方向、时间等常识类概念异于常人
分支-不可靠的叙述者
作为叙述诡计的分支,上面所说的叙述者是真凶的类型,就属于不可靠叙述者诡计。此类行大致分为两类:
- 叙述者为助手、侦探、警察、或是看似可靠的人等等,读者会轻易信任的权威性角色,最后来个其实此人才是幕后黑手的反转。
- 通过降低叙述者的可信度,让读者怀疑ta描述的情报是否可信,作者可以借机穿插伏笔,误导读者。
读者无法信任的叙述者可以有以下设定:
- 精神疾病
- 强烈的偏见
- 自我欺骗
- 模糊的记忆
- 经常醉酒
- 知识、常识的缺乏(小孩/宠物或物品等非人角色)
- 有限的视角(不是全知视角)
- 虚实交替的认知
7. 设定系诡计
推理小说发展多年,上述诡计几乎都已经被写出了花,为求新意又诞生了设定系。设定系推理是指利用科幻、奇幻、恐怖等设定,引入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规则,并在接受及不违背该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推理的作品。
大多数作品中都涉及神秘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超能力、时间回溯、透明人、幽灵、降灵术、起死回生、心灵感应、集体幻觉、吸血鬼、僵尸、魔法、自动人偶、人体实验、人工智能、VR虚拟空间等等。
只要严格保持逻辑成立,就可以随心所欲。设定时的技巧类似奇幻,要注意构建真实性,例如在魔法存在的世界,角色们是怎么生活的、日常如何防范危险魔法、是否有规则限制、侦探角色在调查时也会直接考虑到魔法,凶手要如何隐藏等等。
诡计基本上都是组合技巧
今天我们介绍了7种常用推理诡计,但它们并不需要单独出现,大多数作品都在组合使用这些诡计。例如密室诡计一定伴随物理诡计,替身诡异也肯定会用到心理诡计等等。
关于角色设定和动机要素可以参考这篇:创作|写推理小说所需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