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向十一国宣战:一场由仇恨、贪权与愚昧引发的悲剧
慈禧向十一国宣战:一场由仇恨、贪权与愚昧引发的悲剧
慈禧太后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向十一国宣战,这一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复杂内幕?本文将从慈禧的心理变化、端郡王载漪的野心,以及一系列外交事件,为您揭示这场宣战背后的真相。
从镇压到利用:慈禧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
慈禧晚年主政时期,教案频发,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义和团。对于义和团,慈禧一开始是主张镇压的,但不久她发觉义和团竖起的旗帜是“扶清灭洋”,于是有了借用义和团打击洋人的心理。
端郡王载漪的野心
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软禁后,慈禧曾有过废掉光绪,另立大阿哥溥儁的阴谋打算。在当时,慈禧欲走的这一步棋给大阿哥父亲端郡王载漪带来了上位机会。这位端郡王,既是“又臭又硬”的顽固派,又是十足的野心家。为了让自己儿子能够尽快取代光绪,自己掌握朝中大权,那段时间端郡王联合其他顽固派,不断在朝中兴风作浪,察觉到慈禧有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的心理后,此人的举动更是疯狂至极,胆大包天,一方面他在慈禧面前大肆吹捧义和团有刀枪不入的“神功”,另一方面他又私开城门,叫义和团凶猛涌入京城,造成义和团势大,不可不用的现实。
有史家评价,端王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了一些政变的影子,即便没有这么严重,借义和团攻击洋人,造成朝局紧张,进而胁迫慈禧,把持朝政的意思也是十分明了。
慈禧的疯狂与魔怔
内在有借用义和团的心理,外在有端王等顽固派的推波助澜,慈禧的决策天平最终倾向了顽固派主张,也就是招抚义和团,杀洋人,包括紫禁城在内的整个京城因此陷入了可怕的疯狂。对义和团选择深信不疑后,慈禧在紫禁城设了神坛香案,每天由李莲英陪着拜神念咒,每念一遍,李莲英必高声大喊:“又有一个洋鬼子被老佛爷咒死了!”
外交危机的升级
慈禧的疯狂与魔怔很快让各国洋人龇出了獠牙。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初二日(1900年3月2日),英、美、德、法、意五国公使照会清廷,要求正式发布剿办义和团的上谕。十三日,洋人海军在渤海操练,进行威胁、挑衅。三月七日,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再次照会,要求清廷在两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派军进攻山东、直隶,代为“剿平”。五月初一日,各国公使召开会议,商议调兵进京保护使馆。五月初四日晚上八点,英、法、日、美、俄、意等国共计361名士兵进抵使馆,初七日,德国和奥地利士兵83人进抵使馆。更严重的是十三日,各国驻天津领事会议决定组成联军,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统帅。十四日,西摩尔率领英、法、德、俄、日、美、奥、意八国联军2064人,在大沽口登陆后乘火车从天津向京城进犯。八国联军的进犯,没有阻止顽固派的疯狂叫嚣。十五日,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在迎候八国联军途中,遭到清军董福祥部士兵袭击,在永定门外被拉出马车,剁成碎块。此类事情一出,二十一日,在俄军海军司令的指挥下,八国联军向大沽口炮台进攻,从而拉开了列强向清廷宣战的序幕。
决策的关键时刻
眼见情势紧急,慈禧不得不连续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战和大事。五月二十日午刻,慈禧、光绪在仪鸾殿东室召见王大臣、六部九卿百余人,举行第一次御前会议。光绪是主张剿的,他一改被软禁后沉默不语的惯例,声色俱厉地责问群臣,为何不能弹压乱民?翰林院侍读学士刘永亨膝行而前,奏请皇上下令董福祥“驱逐乱民”。怎奈话音刚落,端王载漪即跳出来大声呵斥:“好!此即失人心第一法!”刘永亨不敢戴这顶压死人的帽子,吓得不敢再坚持主张。但也有理智不怕死的,此人就是太常寺卿袁昶。在朝堂上,袁昶大声疾呼,拳民万不可恃,即便有刀枪不入的邪术,自古以来,断无恃邪术成事者。慈禧听了这话,顿时怒气上升,老妇人诘问:“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这一次御前会议,虽有明智之士奋力极呼,但终究还是淹没在了慈禧以及顽固派对洋人的仇恨与权欲之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当天深夜,一件隐秘事的发生最终促使慈禧下定了疯狂的决心。何等隐秘事呢?慈禧得到了一份照会,这照会上列明了四条:第一、指明一地,令清国皇帝居住;第二、代收各省钱粮;第三、代掌天下兵权;第四、太后必须归政光绪。不说前三条,但就第四条,这不仅碰了慈禧的绝对红线,也让她失去了所有理智。更可悲的是,当时竟无人站出来质疑这一份来历十分可疑的照会,也许是群臣都清楚,对于嗜权如命的慈禧来说,谁要夺她的权,她必定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从这个角度讲,宣战一事,慈禧嗜权如命的心理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照会的真相
至于这份如同导火索的照会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这是端王指使军机章京连文冲伪造,由荣禄呈递慈禧的;有人说这是荣禄亲信江苏道罗嘉杰捕风捉影,为邀功密报荣禄的;还有人说,这是当时身在广州的李鸿章伪造的。不管哪种说法是真,当时的朝堂上确有不顾社稷安危的歹人野心家,这实在让人感到愤慨。
宣战的决定
因为这份照会深深地刺激了慈禧,此后召开的三次御前会议已经不是商讨会,而成了慈禧以及顽固派野心家的誓师大会。为了表示决心,慈禧随后杀了“庚子五忠”,也就是主张剿,反对宣战的庚子被祸五大臣(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五月二十五日,慈禧正式下诏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十一国列强同时宣战。庚子之耻,就此再也无法避免。
历史的反思
百年之后,再看慈禧疯狂之举,这一切都是仇恨、贪权以及愚昧造成的。慈禧痛恨洋人由来已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不仅烧毁了圆明园,而且间接扼死了逃避在避暑上庄的咸丰皇帝,对慈禧而言,这是大清的耻辱,也是她这个寡妇挥之不去的梦魇。都说最毒妇人心,这其中就包括因仇而疯。再说贪权,慈禧欲废光绪,各国洋人不仅出面干涉,而且要她归政光绪,对慈禧而言,洋人这是在插手她的家事,属于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说愚昧,甲午战败的残酷事实,让慈禧明白了朝廷的军事力量并不足以对抗外来强敌,但她并没有因此理性地睁眼看世界,更不愿放权图强,而且选择了病急乱投医,选择了痴心妄想,利用义和团。总之,在权力的巅峰,嗜权如命的慈禧在一群野心家的怂恿下,最终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