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职场称呼里的学问:为什么大家都爱叫“老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职场称呼里的学问:为什么大家都爱叫“老师”?

引用
1
来源
1.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5/11/content_X5v90wSp25.html

在当今职场中,“老师”这一称呼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成为许多行业的通用称谓。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也有人认为这是职场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职场称呼?


视觉中国供图

在北京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李依依发现,她每天在工作群里至少要听到30次“老师”这个称呼。而在河北廊坊工作的李盈莹,虽然多数情况下会以“姓+职位”或“姐哥”来称呼同事,但在需要请教他人时,她仍会习惯性地叫对方“老师”。

日前,央视网在微博发起“你会经常用‘老师’称呼别人吗?”的投票,结果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人经常使用这一称呼。作为建立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一环,职场称呼的选择不仅影响着人际交往的效果,也折射出职场文化的变迁。

“老师”称谓的争议与理解

在某科技公司从事运营工作的王欣,对“老师”这一称呼持有保留态度。她认为这是“假客气、装文化”,虽然有时也会使用,但更多是为了“随大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授课教师范阳阳也表示,起初对此感到不解:“为了一节课,我们前期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归纳梳理,传递知识,才能被称一声‘老师’。然而现在很多人什么都没做,也被这么称呼。”

不过,范阳阳后来逐渐接受了这一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她认为,如今群体沟通变多,上课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如果一个人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那么对方就是他的老师。“表面上看,似乎谁都能被称为‘老师’;实际上,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有面对真正尊重的人,认可对方时,他才会用这个称呼。”

称呼多样化与文化体现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工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来半分认为,“老师”是一种避免尴尬的称呼方式。“在工作环境中,称谓是伴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有的时候你不一定清楚如何称呼对方合适,而‘老师’这一称谓不论男女、何种职级或行业,都能适用。”

在不同的行业、面对不同的人,得体的职场称呼有所差异:互联网公司常以花名或“×同学”相称;外企习惯使用英文名;有的行业偏好称呼职业,如“×医生”“×导演”;还有的行业则直呼其名或按年龄称呼“哥姐”……

称呼与专业度的关系

“称呼不合适可能影响对方的重视程度,但关键在于你本身的专业度。”来半分分析,如果你的专业度够强,对方不会在乎你是“小李”还是“李老师”;如果对方本身对和你沟通的事情不感兴趣,不论称呼什么,对方都会敷衍。“称谓很重要,但没有真正接洽的工作内容重要。”

如何选择合适的称呼

进入一个新环境或认识新人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称呼?来半分建议,可以从职业、地位和企业文化出发,了解该行业的社交礼仪。和对方关系的亲疏也是称呼的判断标准,“关系较近时,称谓可以随意些,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称呼也要正式”。

范阳阳介绍,一些职业有特定的称呼,比如工程师被称为“姓+工”,导演被称为“姓+导”等。“这些特定称呼具有个性化,使用此类称谓能够体现你对对方的重视,但在你不知道或没有特定称谓的情况下,叫‘老师’是最保险的。”

对于被称为“老师”的人,范阳阳希望他们能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对得起这个称谓?“老师要对人带来正向引导,希望每个被叫‘老师’的人可以配得上这一声‘老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