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战中的经典战术:从闪电战到跳岛战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战中的经典战术:从闪电战到跳岛战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5428044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各种创新战术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运用。从闪电战到人海战术,从狼群战术到跳岛战术,这些战术不仅体现了军事战略的智慧,也深刻影响了现代战争的形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二战中的几种经典战术。

闪电战术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波兰西部突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并合围。9月17日,苏军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入侵波兰东部,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德军的闪电战在这场战斗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德军首次使用这种战术。

闪电战术中应用的战机

闪电战的创始人是古德里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这种战术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集中。在军事行动中,这三个要素既是战略,也是战术。战略上整体协同,全局性强,战术上精妙奇特、灵活多变。闪电战术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战争工具飞机、坦克、装甲车、摩托车的速度优势,以超出对手反应的速度对敌人实行闪电般的打击。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然而美国参战后,德军遭遇了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航空部队,在美军飞机的攻击下,德军的地面战车都成了活靶子,因此德军损失惨重,无法使用闪电战术。

不过,闪电战术也存在缺陷。随着装甲机械化兵团的快速突进和推进,完成主要的穿插合围、歼灭敌人的任务。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自己的补给线过长和兵力太分散。如果在形成合围之时,包围圈内有一支同样强大的装甲机械化兵团对其进行反突击作战,就会不可避免地突破其包围圈。此外,如果对方拥有大的战略纵深,就有足够的能力来吸收和消化其闪电战的进攻动能。

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是一种以数量和巨大的消耗换取其他方面优势的战术,包括时间、空间、进攻或防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多打少、以众欺寡。它的基础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数量增加整体的实力。人海战术可用作包围和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但它具有地域的局限性、整体兵员素质低下、作战半径短、指挥性弱等缺陷。

人海战术示意图

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是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具体方法一般是行动中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当发现目标后,立即进行水下跟踪。一艘“狼头”舰来指挥“群狼”的统一行动。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提高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这样,狼群战术可以取得较大的战斗效果,狼群战术也因此而得名。

狼群战术始于一战时卡尔·邓尼兹在潜艇服役时的想法。当时他以一艘潜艇去攻击有护卫舰保护的船团,结果损失惨重并被俘虏。其后他创立以多艘潜艇进攻的概念:首先以单舰、侦察机巡逻,发现船团时先不攻击,而是一边跟踪船团,一边向总部通知船团的航行路线、规模、护航舰数量等资讯,然后再以无线电通知邻近潜艇集结起来埋伏。当船团进入攻击范围内就向其包围攻击。

二战初期,鉴于潜艇数量少且无线电通信能力有限,尚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集群力量,邓尼兹决定让潜艇单舰巡弋猎杀商船。到了1941年,由于盟军开发了高频定向仪、破解了德军的通信密码,并增加了护航舰及空中反潜力量,盟军损失一度大幅减少,不但避开了“狼群”的集结地,还几度伏击了德国潜艇。然而邓尼兹敏锐地感觉到了异状并更改了密码机。再加上新式潜艇的大量生产,结合狼群战术重获战果。1943年5月,邓尼兹解除潜艇的狼群战术命令,改以单舰巡弋以分散损失。

狼群战术到了冷战时期便没落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已有单舰战斗能力强的潜艇,有更强的武器、航速和航程,没必要组成一个战斗群。而反潜技术和相关探测和武器技术的改进,如声呐和鱼雷的改进让潜艇拥有水下只靠被动声呐引导攻击的能力。水下敌我识别成为大问题,狼群战术的协同作战会造成严重的误伤等问题。此后美军则将攻击型潜艇编列一两艘至航空母舰战斗群中或者单独行动,而弹道导弹潜艇则独立出来。然而,随着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狼群”一词又被使用于描述美国和英国核潜艇舰队一起行动的场景,它们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攻击。“普洛维顿斯”号是当时第一艘发射导弹的潜艇,也因此得到“红海狼群的巨犬”的绰号。

跳岛战术

跳岛战术是太平洋战争后期以美军为主的同盟国军队为加速进逼日本本土、结束战争并减少损失,而策略性跳过亚太地区某些日军占领岛屿的战术。

跳岛战术的构想源于美国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及其参谋长布朗宁,而在陆军五星上将D.麦克阿瑟的支持下获得采纳。1943年6月—1944年7月,美国陆军D.麦克阿瑟上将指挥太平洋盟军,多次采取避实击虚、层层深入的方法,跳过日军重兵防守的岛屿,实施纵深两栖登陆作战,夺取了作战的胜利。

美国登陆船队前往新几内亚海岸

实施跳岛战术,须根据任务、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性能,正确确定兵力规模,科学编组,灵活选择起降地域,合理控制蛙跳距离;周密侦察、选准目标,把握时机、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协调配合;视行动规模采取一点集中跳跃、一点多波次跳跃、多点同时跳跃和多点逐次跳跃等方式,隐蔽机动,突然实施。基本方法:根据总的作战意图和担负的作战任务,利用直升机运载突击部队、分队,在其他军种、兵种的密切配合下,对敌方纵深要点实施超越攻击。完成当前任务后,按预定作战计划,机动至下一个要点,组织第二次突击;依次跳跃式攻击,直至达成作战目的。达成作战目的后,迅速退出战斗或转换作战行动。

随着信息技术、直升机技术及机载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陆军航空兵的空中机动力、突击力将不断增强,跳岛战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将成为陆军航空兵作战的重要方法。

穿梭轰炸战术

20世纪初,航空战理论的发展对海军的战术革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其中又以航空母舰的运用为基础,诞生了许多海军航空战术。

穿梭轰炸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航空战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所带来的攻击限制。举例来说,就是轰炸机从空军基地起飞,轰炸第一个目标,然后继续向另一个基地行驶,加油并重新装填,然后起飞再去轰炸第二个目标,并返回自己原来的基地。

这种战术最早被英国人采用,1943年6月20日,英国的轰炸机编队从多佛尔出发,轰炸了德国的腓特烈港后,直飞到阿尔及利亚的基地,并重新补给,在返回途中,顺便轰炸了意大利拉斯佩齐亚的海军基地。

1943年8月17日,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的146架B-17轰炸机从英国基地起飞,经德国城市施韦因富特对雷根斯堡进行密集轰炸,随后向南直飞阿尔及利亚,当德战斗机隐蔽集结在美机返回英国必经航线待机攻击时,美机已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阿尔及利亚机场着陆。

穿梭轰炸战术应用最著名的还是太平洋的海空大战,最早提出利用岛屿对舰载机实行补给以达到高作战半径的将军是日本的小泽治三郎。小泽治三郎制定的穿梭轰炸战术是“阿”号作战中日本方面的一大战术亮点,这种在敌火力圈之外发起的战术似乎非常符合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军事原则,但以日军的状况来看,采用穿梭轰炸战术实际上是无法给敌人造成严重杀伤力的。

穿梭轰炸战术对飞行员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以牺牲航空兵为代价保全航母的战术思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