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于血栓,你了解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血栓,你了解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dyksw.com/sys-nd/12.html

血栓是一种可能危及全身的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在“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年龄也逐渐年轻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凝块,会阻碍血液循环系统的流动。当血管受到损伤时,机体利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血块以阻止血液流失。即便血管没有受损,在特定的条件下,血块也会形成。正常机体中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维持着动态平衡,防止出现流血不止或血凝块堵塞血管的情况,但当纤溶系统出现故障,血凝块形成速度远大于它被溶解的速度时,就形成了血栓。

血栓形成的过程(来源于网络,侵删)

血栓的分类

血栓主要分为两类: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

(1)静脉血栓:静脉血流速度较慢,凝血酶及其它凝血因子易在局部聚集形成高浓度,黏附于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2)动脉血栓:顾名思义,形成于动脉血管内的血栓总称为动脉血栓。多数动脉血栓是由于粥样斑的破裂导致的,即动脉粥样硬化。另一种常见原因则是动脉肌纤维颤动,造成血流阻滞而易于形成血栓。例如:中风、心梗死、肝动脉血栓等。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是指位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它参与形成血管的内膜,具有物质交换,减少摩擦,吞噬异物、细菌、坏死和衰老的组织,参与机体免疫活动的功能

心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内皮细胞的损伤,暴露了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启动了内源性凝血系统。

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血小板的活化。

血小板在vWF的介导下粘附于内皮损伤处的胶原纤维;粘附后不久,血小板释放出ADP、血栓素A2(thromboxane,TXA2)、5-HT等,促进血小板粘集;

血小板还可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粘附,促使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形成血小板血栓。

这是血栓形成的起点,由于形成的血小板血栓会阻碍血流,血流下游形成漩涡,形成新的血小板血栓,如此往复形成不规则梁索状或珊瑚状突起,成为血小板小梁,在小梁间则由网有大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网填充。

随后,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血流停止,血液发生凝固,形成更大血栓。

2. 血流状态的改变

主要是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形成。

正常血流中由于比重关系,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的中轴流动构成轴流,其外是血小板,最外是一层血浆带构成边流。

当血流减慢或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可进入边流,增加了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粘附于内膜的可能性。

由于血流减慢和产生漩涡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易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因此各种原因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内皮下的胶原被暴露于血流,均可激发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系统。

3. 血液凝固性增加

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此状态可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在高凝血遗传性原因中,最常见为第V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基因突变。

在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导致大失血时血液浓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它凝血因子(Ⅻ、Ⅶ)的含量增多,以及血中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并常以某一条件为主。

血栓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血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影像学检查:

多普勒超声:这是诊断深静脉血栓(DVT)的首选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无创、经济且患者友好的检查方式。

CT血管造影(CTA):用于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栓位置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血栓检测非常有效,尤其在软组织中

静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DVT的金标准,尽管是有创性检查,但准确性高

2.实验室检测:

D-二聚体测试:当体内存在血栓时,D-二聚体水平会升高,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指标

分子标志物检测: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等,这些标志物有助于预测和监控血栓形成

3.物理和生物方法:

血栓弹力图(TEG):通过监测全血的凝固过程,提供关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综合信息

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血小板糖蛋白及其抗体,以评估血小板功能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在血栓筛查中,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检测血小板功能缺陷疾病、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等。例如,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41和CD61的表达,可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并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程度和血栓形成倾向。此外,流式细胞仪还可以用于检测微粒血栓(MP),通过特定抗体染色和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可以识别和计数微粒数量,从而辅助诊断静脉血栓形成。流式细胞仪在血栓筛查中的应用具有多重检测的优势,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标记分子,减少试剂的重复使用,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速度。

4.其他特殊技术:

免疫学测试:如Thrombozyten-Antikörper法和HIPA测试,用于检测特定的血栓形成抗体。

基因检测:通过多重PCR技术和核酸质谱技术进行高精度的基因位点检测,用于识别与血栓相关的遗传因素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哪些人应该检查血栓?

除了做了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栓以外,以下这些人也应该定期检查血栓:

1.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有血栓或凝血障碍家族史的人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孕妇和产后妇女:怀孕期间和产后前六周,由于激素变化和身体负担增加,更容易发生血栓。

3.服用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疗法的人群:这些药物会影响血液流动并促进凝血,增加血栓风险。

4.癌症患者:癌症及其治疗可能增加血栓风险,特别是有静脉血栓栓塞史的癌症患者。

5.有特定健康状况的人群:如心脏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和COVID-19患者,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6.吸烟者和肥胖者:吸烟和肥胖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些人群也需要定期检查。

7.年龄较大的人群:60岁以上的人群血栓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

8.有血栓形成倾向的遗传病患者:如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缺陷家族史的人。

9.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所有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定期临床随访,以评估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与出血的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