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中国AI发展中的学科交叉与未来展望
姚期智:中国AI发展中的学科交叉与未来展望
在2024年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上,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从弱智能走向通用智能的重要转变,并强调了学科交叉在AI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的交叉赋能
姚期智强调,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生物科技、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将AI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还促进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诞生。他提到,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不断地突破学科界限,AI在这方面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AI能够分析大量的数据,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这种学科交叉的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姚期智认为,未来的科研人员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适应这种AI驱动的趋势。
从弱智能走向通用智能
姚期智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演进历程。他回顾了过去20年中,AI从简单的图像和语音识别发展到当前的复杂任务,如围棋比赛。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大模型的出现,显著提升了机器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他指出,最新的大语言模型不仅具备人类的语言理解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普通人。
这掀起了人机合作的新篇章,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础。姚期智认为,未来社会将是人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的时代,而如何将大语言模型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核心议题。制造更为智能的机器人,并使其能够处理复杂的语言和情感,将是AI研究的重要方向。
AI对社会的影响与反思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与反思。例如,AI在就业市场中的应用是否会导致失业,个人隐私如何得到保障,AI的决策过程是否能够透明等问题,都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姚期智认为,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制定相应政策以应对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同时,还需积极探索AI的伦理框架,以及如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确保人类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得以传承与发扬。
持续学习与AI工具的应用
姚期智呼吁在场的年轻科学家与从业者,积极学习与应用AI技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工作效率。如今,AI工具如简单AI已经普及,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文字创作、图像生成,还是数据分析,这些工具都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