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痒痒循环 异位性皮炎照护攻略
打破痒痒循环 异位性皮炎照护攻略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湿疹(Eczema)和异位性湿疹(Atopic 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疾病,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特别常见于两岁以前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在3-6个月的婴幼儿。
在儿科门诊卫生教室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因为异位性皮炎而皮肤瘙痒难忍,不断抓破皮,这可能会引起感染和更严重的问题。
从婴儿期开始,一些婴幼儿可能会因为AD皮肤红肿,体无完肤而持续流出组织液;进入小学阶段,8岁的女童,在夏天不敢穿短袖或短裤也不敢游泳;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比如12岁的青少年因为AD而感到焦虑,以至于采取极端措施,如将自己的头发拔光等。皮肤外观问题造成自信不足,夜间瘙痒而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长期下来对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容易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协助处理孩子的异位性皮炎是非常重要的。
七大临床表现
异位性皮炎初期发病时,常见的特色是严重的瘙痒(尤其在晚上)和反复发作。搔抓会增加皮肤的发炎反应,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皮肤伤害,可能会出现破皮、脱屑、疼痛、发红、疹子、皮肤干燥、皮肤增厚(苔藓化)等症狀。大约有50%的婴幼儿患有异位性皮炎是在他们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发生的,而约80%的异位性皮炎发生在幼儿5岁以前。异位性皮炎症狀和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且可能在不同年龄层表现在不同的部位(如图一)。
异位性皮炎的预防与日常照护指南
异位性皮炎通常会陷入一个循环,我们可以称之为“痒与搔抓循环三部曲”。首先,皮肤受到刺激后产生痒感,接着孩童不由自主地出现搔抓行为,最后导致皮肤出现湿疹。湿疹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瘙痒的感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有效的“止痒”可说是控制异位性皮炎中最关键的一点。当不再搔抓皮肤时,皮肤就不会进一步受傷发炎,从而有助于缓解症状。除了医疗治疗外,以下是预防措施和日常照护方式,可以帮助减轻异位性皮炎的症状。
清洁与保湿
第一步皮肤基础保湿非常重要,这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对于三个月大以上的婴幼儿,单纯使用清水洗澡可能无法完全清洁皮肤表面。
- 可选用标示无香精、无防腐剂、无刺激性的化学成分,“敏感肌肤专用”的清洁洗剂。
- 建议每天泡澡或淋浴,水温不超过40度,每次洗澡时间10-15分钟使皮肤吸收水分。洗完后,用温柔轻拍的方式擦干身体(切勿完全擦干及来回摩擦皮肤),保留皮肤有点湿润感。
- 规则涂上医生开的药膏或者保濕剂(如果已涂上局部药膏,请勿马上涂擦保濕剂,建议至少间隔30分钟)。保濕剂一天最少2次,只要感觉皮肤干燥或瘙痒,即可随时补擦保濕剂,以保持皮肤的湿度。
避免诱发刺激的因素
- 环境室内温度调节尽量控制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50-60%。
- 在天气冷热温度变化大时,容易因为出汗或皮肤干燥,进而引起皮肤发痒,需特别留意皮肤的状况。
- 夏天潮湿炎热,过度流汗容易刺激皮肤,建议流汗时,随时准备柔軟湿毛巾擦拭。冬天气候干燥,孩童皮肤容易干燥龟裂,因此需要控制室内湿度,随时补擦保濕剂以维持皮肤水分。
- 避免穿着会刺激皮肤的衣物,如毛衣、紧身衣物、发热衣、刷毛高领、动物纤维制品等,建议可以选择棉质吸汗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布料,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 暂时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花生、小麦、大豆、坚果和带壳海鲜(如虾、蟹、贝类等),容易引起皮肤症状明显恶化。
- 减少孩子接触可能引起吸入性过敏的因素,如尘螨、霉菌、宠物皮屑毛髮、花粉和香烟烟雾等。
规则用药及定期返诊追蹤
- 在医生指示下,规则使用医生开立处方的局部药膏或其他抗过敏药物,以缓解症状。
- 定期返诊追蹤及持续注意皮肤状况的变化,如皮肤症状持续或加劇随时返诊就医。
结论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皮肤症状的管理需要家长們细心多方面的照护和持久的努力,才得以打破“痒与搔抓循环”,而减緩症狀并有效改善孩童的生活品质。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很重要,透过遵循适当的清洁与保湿措施、避免刺激因素、定期用藥及追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异位性皮炎,让孩子们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图一、不同年齡層异位性皮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和部位(圖片來源參考Weidinger and Novak 2016)
参考資料
-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學會,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2021版。
- Weidinger, S., & Novak, N. (2016). Atopic dermatiti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87(10023), 11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