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认识萎缩性胃炎,其实并不可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认识萎缩性胃炎,其实并不可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7571848_121119357

01
定义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和损伤,导致胃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逐渐变薄、萎缩,常伴有肠腺上皮的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通俗一点的说,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粘膜变薄了。
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或疼痛,嗳气,胃部灼热感,腹胀,早饱,恶心,食欲下降等。
02
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幽门螺杆菌会 侵袭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持续的炎症会导致萎缩性胃炎。
年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饮食及生活习惯。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快餐食物,过多摄入食盐,长期吸烟、饮酒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习惯都会导致或加重萎缩性胃炎。
药物。经常服用破坏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NSAIDs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会对胃黏膜产生影响,引发胃炎。

03
镜下表现
目前内镜医师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为木村·竹本分类。木村-竹本分类法根据内镜下萎缩界限范围进行分类,萎缩界限从胃窦开始至小弯,未超过贲门者为闭合型(close type,C型),超过者为开放型(open type,O型)。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C-1、C-2、C-3型O-1、O-2、O-3型。
临床一般结合内镜下萎缩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03
病理分级
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分级是依据固有层内腺体减少是否超过1/3及2/3为分界,分为轻度(<1/3)、中度(1/3~2/3)和重度(>2/3)。往往病理诊断重度萎缩时内镜下胃粘膜萎缩范围也更广,它们代表了胃粘膜萎缩的程度和范围两个维度,两者均提示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需引起重视。
04
监测和随访
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2年做内镜病理随访一次;
有中重度萎缩伴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1年左右随访一次;
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6~12个月随访一次;
重度异性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手术治疗或者内镜下微创治疗。
05
治疗
根除Hp
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应首先进行根除。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明显减缓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并可能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
避免药物性损伤
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饮食、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也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法。清淡饮食,避免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快餐食物,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保持规律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06
萎缩与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肠化,少数出现异型增生,从萎缩性胃炎到胃窦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变,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仅少数病例会发展为胃癌,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较稳定,特别是不伴有Hp(幽门螺旋杆菌)持续感染者。并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本质仍然是一种炎症,及时发现和干预,可明显改善黏膜的病变情况,延缓甚至逆转萎缩和肠化。
真正与胃癌有密切关系的不是萎缩、肠化,而是累及全胃的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异型增生”(也称“上皮内瘤变”),所以不应简单得将萎缩和癌挂钩,而更应该关注萎缩的范围以及是否出现异型增生。即便是早期胃癌,通过内镜手术这个微创的治疗方式,患者的生活治疗和生存率也几乎不受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常见的疾病应予以重视。但它并不可怕,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实离胃癌还比较远,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必过多的焦虑和担心。只要科学看待、合理干预、必要时定期复查胃镜即可。不要被网络上的虚假宣传吓坏了,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进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