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的一生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的一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仁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人物生平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遂为他改名“守仁”,随后他就开口会说话了。他很早就表现出对军事的天赋,7岁时喜欢摆兵布阵,11岁时,就表达了做圣贤的志向。
政治家
王守仁一生仕途坎坷,先后担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后因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不久被刘瑾追杀,王守仁升至泸州县令,后升至南京刑部主事,此后屡次升迁,历任考功司郎中,正德七年,再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九年,改鸿胪寺卿。正德十一年,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守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在南赣期间,他成功平定了当地盗贼,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正德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平贼将军,成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思想家
王守仁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著名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道德自觉。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还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广为传播。
纪念建筑
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此。故居内各大建筑按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瑞云楼、后罩屋。大厅两侧各有侧屋。故居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其中瑞云楼是王守仁当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复如初,并辟为纪念馆,供后人瞻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