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小课堂 | 8起最新电诈案例,全民转发学习!
防诈小课堂 | 8起最新电诈案例,全民转发学习!
电信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从冒充公检法到网络交友投资,从虚假投资平台到刷单返利,各种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近日,警方整理了8起最新电诈典型案例,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王女士接到一通“FaceTime”来电,对方自称是厦门市公安局的民警,并出示了“相关证件”。对方称王女士涉嫌参与一起诈骗案,需要核查其银行账号。随后要求王女士添加QQ,在对方发来的网址中输入身份证,网站上立刻显示出了对她的“刑事拘捕令”。最后,对方要求王女士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49948元以证明清白,转账后王女士被拉黑,这才发现被骗。
案例二:网络交友投资诈骗
建阳的李阿姨在一相亲平台登记信息后,与自称是建阳一网络公司总监的王某确定恋爱关系。几天后,王某以要去江苏出差为由,让李阿姨帮他在投资平台上操作“加仓”期货。在王某的劝说下,李阿姨自己也注册了账号,并通过“滴滴”“货拉拉”等平台,将36万、22万、7万、11万、9.6万现金打包,谎称包裹内是汽车配件或化妆品,让司机将包裹运到指定地点,总计被骗88.6万元。
案例三:投资理财诈骗
普陀沈家门居民罗女士在“全民K歌”App上结识了一位声称可以投资理财赚取高额回报的人。对方让她下载一款名为“欧易”的App,并进入“HFM交易所”网站购买“U”币进行投资理财。客服多次让罗女士将现金或黄金通过滴滴运送给他,罗女士照做后发现无法提现,总计被骗39.46万元。
案例四:刷单返利诈骗
李先生在刷手机时点开了一则“同城约会”广告链接,并实名注册。随后,“客服”表示需要完成任务才能添加小姐姐微信。李先生按照指示通过支付宝多次扫码完成任务,小额任务立即返现,大额任务则表示需要再次进行任务。当李先生完成任务后,“客服”却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其进行大额转账解冻,最终被骗29万余元。
案例五:虚假投资平台诈骗
李某听朋友说最近做票务投资赚了钱,便下载了一款“万家票务”APP,并按照APP内平台客服操作要求,先后向客服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共计12万余元用于在平台内充值买卖门票投资。后该平台关闭无法进入,这才得知被骗。昆明反诈中心预警,近期已连续发生4起涉“万家票务”APP的诈骗案。
案例六:寄递现金诈骗
嘉兴嘉善县公安局干窑派出所接到指令,辖区一男子小张疑似遭遇诈骗。民警在20分钟内找到小张时,他正准备让网约车司机将一箱“牛奶”送往杭州。经询问,箱子里除了牛奶外,还装有3.8万现金。原来,小张在网上刷单被骗了1万余元,此次叫了网约车送“牛奶”,是要将3.8万现金送往一个地址。
案例七:洗钱诈骗
11月5日晚上7点左右,一名男子来到南京溧水某金店,一买就是3条大金链子,金额达到6万余元。该男子使用28张付款码,耗时近两个小时。店员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于是一边稳住男子一边报警。经调查,该男子通过买卖黄金的方式,帮境外电诈骗子“跑分”。目前该男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刑事拘留。
案例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日前,沈阳警方接到报案,受害人遭受电信诈骗经济损失近7万元。经过大数据分析研判,竟将相关犯罪嫌疑人锁定到呼和浩特市某学校一名学生潘某某身上。潘某某被抓后供述,自己在校期间有同学介绍兼职“拉口子”,只需要提供手机给对方通话1小时,即可赚取300-400元,殊不知此举已涉嫌帮信罪。
警方提醒
近期寄递现金类的骗局越发隐蔽,骗子诱骗受害者将钱藏在电饭煲、微波炉、电水壶、牛奶等实物中,越发难以辨别。
凡是让你用网约车、货拉拉、顺风车、闪送、跑腿等寄递现金、黄金的都是诈骗!
网约车、货拉拉、顺风车司机对单独寄递物品的订单,务必进行检查,如有疑问立即报警,防止成为骗子的“工具人”。
网上投资一定要谨慎,轻轻松松就能赚钱的,要么是骗局,要么会坐牢!所有网上教你赚钱的人,都是想赚(骗)你的钱。
预防诈骗常识
不添加陌生好友,不点击未知的短信、链接、广告、弹窗、网址,不下载不明的软件,不扫描陌生的二维码。
如遇不明资金转账或有任何疑问时,可拨打全国反诈劝阻专线96110进行咨询!
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切勿通过网络寻找维权机构,避免二次上当受骗!
国家反诈中心APP一定要下载!“防骗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一定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