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大学新技术提高锂电池寿命十倍,能否助力新能源革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大学新技术提高锂电池寿命十倍,能否助力新能源革命?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8471509_121798711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设备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和寿命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项颠覆性的新技术——通过对锂电池实时“注射”新分子,成功将电池的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至超过12000-60000圈,令人振奋。

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彭慧胜和高悦教授团队联合完成。研究表明,当锂电池的性能逐渐下降时,注入这种新型锂载体分子可以有效补充电池中流失的锂离子,恢复电池的充电容量,甚至使得原本使用寿命仅为6-8年的电池经过这种“治疗”后可以维持高达1万次的充放电,电池健康状态堪比出厂时。

这一创新技术绕过了传统锂电池设计中锂离子依赖与正极材料共生的局限,采用了AI与有机电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一种新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高悦教授强调,这种锂载体分子是首次被报道,展现了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不仅能够精准补充锂离子,同时使得电池可以使用更绿色、无重金属的材料构建,为锂电池的环保革命开辟了新的可能。

人工智能在此次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化学信息学分析,利用非监督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一个涉及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大数据库,借此实现了对分子的有效推荐和预测,最终成功合成了这一新型锂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与各种电池活性材料、电解液及其他组件兼容性良好,能够在不同形态的锂离子电池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电动车、电力储能系统以及其他依赖锂电池的设备的普及,对电池寿命的要求愈加迫切。而随着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大规模电池退役的问题,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将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复旦大学的这一研究,不但为锂电池续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也对未来电池回收和经济利用的方向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复旦大学的新技术代表了锂电池寿命延长的又一重要突破,或许将引领未来电池设计的新潮流。在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新型锂载体分子的应用能够在极大提升锂电池寿命的同时,有效助力于全球新能源的发展。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市场的推广应用,我们期待这一成果能够在未来的电动车和储能电站中大放异彩,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