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粉“00后”!顶流《三家巷》,原来藏在越秀!
圈粉“00后”!顶流《三家巷》,原来藏在越秀!
近日,大型话剧《三家巷》在广州上演,这部改编自欧阳山同名长篇小说的作品,以其强大的主创阵容和浓郁的岭南风情,再次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作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之一,《三家巷》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幅展现20世纪20年代广州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作品简介
《三家巷》的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通过描写周家、陈家和何家三个家庭在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历史事件中的命运变迁,展现了那个时代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和人性的复杂。小说着重刻画了周炳、区桃、陈文婷等青年的成长经历和爱情故事,尤其是周炳在革命思想的引领下逐渐觉醒,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话剧《三家巷》剧照
旧南海县社区:最接近“三家巷”的现实原型
1959年,《三家巷》在报纸连载时,市民纷纷好奇“三家巷”究竟位于何处。作者欧阳山在接受采访时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地名。然而,有学者研究认为,越秀区六榕街的旧南海县社区最接近小说中描写的“三家巷”。该社区东起解放路,南靠中山路,西至旧南海县街,北至福泉街,位于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因曾为明清南海县衙所在地而得名。
社区内保留着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包括清代将军府遗址、《大公报》临时社址,以及融合岭南民居特色和西洋建筑风貌的华侨房屋建筑群。其中,惠吉东21号设有三家巷微型博物馆,重现了小说中周、陈、何三家的门口庭院,并收藏了各个版本的《三家巷》书籍。六榕街盘福社区的周家巷则是《三家巷》同名电影的外景拍摄地。
旧南海县社区
欧阳山故居:岭南第一村的文学记忆
欧阳山在越秀区度过了人生最后25年。1983年,他搬入梅花村36号一座两层洋楼。这里享有“岭南第一村”的美誉,周边环境优美,洋楼前设有花园、风雨亭和喷泉。尽管年事已高,欧阳山仍坚持创作,1996年时已88岁高龄的他,还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修改订正《一代风流》,并将这个小说系列更名为《三家巷》。
如今,洋楼前矗立着雕塑家潘鹤创作的欧阳山纪念头像,门前花园也被命名为欧阳山广场,成为后人缅怀这位文学巨匠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