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坝故事 | 漫漫白衣路 百姓有所“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坝故事 | 漫漫白衣路 百姓有所“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0727147_121123744

从1958年中德友好人民公社门诊部建立至今,北京东坝地区的医疗体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40平方米简易门诊,发展到如今拥有4200余平方米设施的现代化医院,以及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坝医疗体系的演变见证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翻开历史的卷轴,聆听时间的诉说……“大医精诚”的信念在东坝大地落地生根,而“医者仁心”的责任也经几代东坝人薪火相传。
据老东坝人回忆,早些年间,东坝的医疗资源较为落后,谁家要是有人生病,不是询问“赤脚医生”,就是得跑到5公里开外的酒仙桥医院(现更名为华信医院)或者朝阳医院看诊,极为不便。

肩负就医重任

小小门诊部奠定东坝医疗基础

为了方便大家就医购药,1958年2月,以邢志民为代表的5名同志创建了中德友好人民公社门诊部,开展简单的内科疾病诊治及外伤处理。虽然当时门诊部的总面积仅有40平方米,但却为东坝地区医疗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中德友好人民公社门诊部经历了数次升级改造,在1973年正式更名为东坝门诊部,医护团队也在这个时期逐渐组建完善。

可那时,医疗资源并不发达,只能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简单的医疗救治,“1977年,我来到东坝门诊部,当时医院只有综合门诊,一共才21名职工,来看病的也多是感冒拿药的患者。直到1982年左右,才新增了产科、外科等门诊。1989年,东坝门诊部正式更名为东坝医院。”第一任院长肖淑云介绍道。


东坝医院旧照

随着东坝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医院原有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已无法满足地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朝阳区卫健委及东坝乡人民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精心策划,在明确医院定位和发展方向后,积极筹措资金,很快,东坝医院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启动,崭新的医院大楼拔地而起,肩负起新时代背景下东坝居民的就医重任。

承担社会责任

东坝医疗社会救治备受关注

45年间,东坝医院从最初狭小的40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4200余平方米,凭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用心服务,赢得了东坝居民的好感信任,它的人道主义和社会救助服务,也让东坝医疗在同业间深受好评。2000年前后,在各项救助组织和政策尚不完善的年代,经常能在大街上看到翻捡垃圾的流浪汉,其身体卫生、健康情况多数存在问题。


东坝医院现状,现称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东坝医院作为朝阳区唯一一家收治社会救助人员的一级医院,每天都会接收相关部门送来的流浪人员。其中令肖淑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全身肮脏、双下肢坏死,肌肉组织溃烂,骨质已经被蛆虫腐蚀严重的中年男子。“据说是在一个垃圾站里发现他的。综合执法人员把他送来的时候,男子全身上下都是虱子、蛆虫,我们都不知道先从哪里下手救治。”肖淑云带领外科医护人员,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浸泡双腿,清理伤口,但由于受到污染的创面范围过大,伤势较为严重,为了保住男子性命,最终不得不进行了双腿截肢手术。经救治,手术非常顺利,患者痊愈感谢东坝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据统计,2002起至今,东坝医院年均收治社会救助人员百人左右。

筹建卫生服务中心

拓展东坝医疗服务“网底”

东坝医院从最初筹备到建立,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全过程,正是东坝医疗健康服务不断完善的缩影。在地区医疗发展的大潮中,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网底”,承担着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领域的发展,2016年起,东坝辖区又先后筹备建设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逐步扩大其医疗规模。


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自2016年创办以来,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一中心)秉承着“和谐、奉献、仁爱、精医”的院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增设特色科室,依托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儿研所医联体,聘请医联体及上级医院专家,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夯实公共卫生基础,加强医防融合,社区居民满意度逐年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中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水平获得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单位、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等多项荣誉。

东坝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二中心)自2016年7月开始筹备建立,2018年12月正式开诊,长期贯彻积极利用医联体整合优质人才、围绕居民需求开设特色专科的发展思路,凭借融合发展,二中心预防保健科已获批计免AAA门诊,精神科也成功获得“2023年朝阳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优秀管理单位”。


东坝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在于为周边居民提供更方便的就医服务,据了解,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转诊微信群,面对中心无法处理的病人,将会第一时间联系医联体单位,发送转诊需求,确保患者能尽快就医。此外,根据卫健委提出的要求,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家医”服务窗口,不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还根据病人情况设立家庭病床,由主管医护提供每日上门服务,收获了辖区居民的连连点赞。

为将医疗知识广泛传播,辖区内的两所中心还分别联动辖区小学、三甲医院、各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使得“家门口看病”的理念得以落地实施,也收获了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中心创新、服务升级

开启东坝医疗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从最初的简单设施到如今的现代化医疗体系,东坝辖区的医疗资源在漫漫岁月中已逐步成长,现如今,除东坝医院扩大规模后,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均设为一院两址,确保居民能更方便抵达社区医院就诊。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园区环境

医疗发展更为注重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升级,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东坝地区正积极探索线上医疗、在线问诊等新型服务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广大居民。中医传承工作室等特色科室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辖区医疗发展新格局的正式开启。





义诊交流活动

随着东坝医疗资源逐渐完善,属地政府也愈发注重居民的就医体验。在上级单位的监督指导下,近年来,东坝地区持续发力、多措并举,让辖区医疗从环境布置到服务流程都进行了人性化服务措施改进。此外,东坝地区还广泛吸纳优质人才入驻东坝,并积极联合三甲医院开展义诊交流活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从建成到完善,再到未来的探索与发展,东坝地区医疗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医护人员的辛勤与智慧,作为医护工作者,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也将在先进医疗技术和贴心服务的加持下,为辖区百姓的健康与幸福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