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策略,帮你制定合理的配置比例
这些策略,帮你制定合理的配置比例
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了资产配置的作用和四步法,现在再来看看如何使用股债平衡、生命周期投资法、美林时钟和战略战术配置等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配置范围、比例和再平衡。
1、股债平衡
投资范围:股票和债券
配置策略: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建议防御型投资者,将资金分配到高等级债券和蓝筹股中。最简单的选择是,股票债券两者各占50%,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小幅(比如5%左右)调整。也可以让股票所占比例在25%~75%之间变动,具体比例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如今,投资者可能更常听到「股六债四」的分配方法。
简单来说,通常股票的占比越大,整个组合的长期收益越大,风险和波动性也越大。
按先锋集团的分类:
- 保守型配置:100%债券,或20%股票+80%债券,或30%股票+70%债券;
- 均衡型配置:40%股票+60%债券,或50%股票+50%债券,或60%股票+40%债券;
- 增长型配置:70%股票30%债券,或80%股票+20%债券,或100%股票。
注意事项:
这个策略的前提是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经常像「跷跷板」一样反向波动,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然而股债齐跌的特殊情况也可能出现。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策略,只考虑了股票和债券两种资产,但没有考虑到其他资产,也意味着会错失其他机会。
2、生命周期投资法
投资范围:股票、债券、现金和房地产
配置策略:
一位工作了几年、还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和一位正准备退休、期望安度晚年的老人,两个人的投资偏好应该有所不同。因此,考虑投资策略时可以和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和生活状况相匹配。
- 简易版:「100-年龄法则」
一个常见的计算方法为:配置股票的比例=(100-你当前年龄)*100%。随着医疗条件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增长,所有这一公式也可以是配置股票的比例=(110-你当前的年龄)*100%。
- 详细版:生命周期投资指南
华尔街专业投资人、经济学家伯顿G. 麦基尔认为,有长期投资计划的年轻投资者可能比年长的投资者能承担更多风险。以下是他在《漫步华尔街》一书对四个年龄段的配置观点:
注意事项:
生命周期投资法能帮助投资者根据年龄来调整投资比例,不过麦基尔的观点有其局限性,例如他主要从美国的情况出发,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随着时代发展,不同的金融机构可能根据这个策略有不同的应用方案。
此外,可能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但这个策略只考虑了年龄,没有考虑同年龄人的不同风险偏好。即使是同龄人,一个没有债务,而另一个负债累累,两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可能会不同。
3、美林时钟
根据美林时钟,经济周期有衰退期、复苏期、过热期和滞胀期四个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其表现突出的资产类别。
根据美林时钟:
- 复苏期:经济上行,通胀下行。资产收益率排序: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现金;
- 过热期:经济上行,通胀上行。资产收益率排序: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 滞胀期:经济下行,通胀上行。资产收益率排序:现金>大宗商品/债券>股票;
- 衰退期:经济下行,通胀下行。资产收益率排序: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注意事项:
这个策略没有考虑市场估值,过分强调了资产轮动,忽视了资产长期的走势特征。而且这个策略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难点在于划分和预判经济周期,如果判断不准,容易在市场轮动中择时失误。现实的经济周期可能比理论更复杂,市场表现也并不总是符合美林时钟,大家在实践中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战略与战术
战略资产配置:长期视角,通常不少于12个月,往往以年度为周期。主要基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经常变更。从这个角度看,不少投资者会选择以能长期跑赢通胀的股票为主。
战术资产配置:短期视角,通常是6-12个月,主要从经济周期变化或者资产错误定价中挖掘机会。可以参考宏观经济数据、市场情绪指标、定性判断等,但不能过度偏离长期资产配置。
在理财tab内点击长跑精选或短跑精选,即可查看富途大象财富选品团队筛选出来适合长期及短期投资的基金。
注意事项:
战略和战术对长短期机遇的判断能力要求较高,而且战术配置需要围绕战略配置进行定期的再平衡。还需要结合其他策略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资产配置比例。
除了上面提到的股债平衡、生命周期投资法、美林时钟和战略战术配置,还有耶鲁模式、桥水全天候策略等方法也可以用在资产配置中。无论选择哪种策略,都应全面看待其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