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与定期医疗险比较:差别在哪里?
终身与定期医疗险比较:差别在哪里?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过程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高风险和剧烈疼痛,但这也导致医疗费用日益攀升。特别是对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医疗费用更是令人望而却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终身医疗险和定期医疗险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保险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在贸易公司担任业务的阿成,平日里勤于跑客户、拼业绩,是公司的业务常胜军。然而,多年的三餐不定和作息紊乱,让他在一次客户拜访中突然昏倒,被诊断为猛爆性肝炎。住院一个多星期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身体却变得十分虚弱,无法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业缋逐渐下滑。更糟糕的是,由于没有投保医疗险,庞大的医药费和生活费大大侵蚀了他的积蓄,让他深刻意识到健康和保险的重要性。
医疗险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生病时能有更多选择。让我们用1分钟了解如何规划适合自己的医疗险。
一生医疗费用近六百万元,你准备好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一生中医疗支出有多少?答案令人震惊:近600万元。根据卫福部的统计,2022年度平均每位国人医疗支出为2,438美元(约新台币72,687元);而内政部公布2022年度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9.84岁,换算下来每位国人一生医疗费用达580.3万元。
许多人年轻时往往不会意识到未来在医疗方面的经济需求,直到年岁渐长,身体机能慢慢退化,医疗支出逐渐攀升时才有所察觉。如果没有事先规划医疗险,这笔支出势必得动用积蓄,甚至是老本,进而影响到人生规划与进程。
终身、定期医疗险,到底该怎么选?
近年来,意外与疾病频传,让人们对医疗险规划格外重视。但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医疗险产品,除了关注保障内容和给付方式外,究竟应该选择定期医疗险还是终身医疗险,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在决定投保医疗险前,应该综合考虑预算、保障需求、年龄,以及家庭责任的轻重等因素。定期医疗险和终身医疗险在保障期间和续保条件上都有所不同,这些选择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理赔状况,因此需要谨慎衡量自身需求。
定期型医疗险
定期型医疗险通常有固定的保险期间,常见的期限包括1年、5年或10年,具体取决于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产生医疗行为,可以根据保险条款申请理赔。
定期型医疗险的保费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相同保额的情况下,通常比终身型医疗险便宜。但定期型医疗险在保险期满后需要重新投保,且续保时的保费会根据当时的健康状况和年龄等因素重新评估,通常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例如,台北市的陈先生在30岁时投保了10年期的医疗险,每年保费1万元。在34岁时因车祸住院手术,共申请了8万元理赔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到40岁时决定续保,但由于年龄增长,加上陈先生在35岁时被诊断出高血压,保险公司在评估后将新保单的保费提高至每年5万元,并增加了除外不保事项,保障范围不如当初投保时那么全面。
终身型医疗险
终身型医疗险与定期型不同,投保后需要在一定期限内缴清保费,通常为10年或20年,之后就能获得终身保障。终身型医疗险的特点是缴费期间内的保费固定,不会因为健康状况或年龄的变化而波动。缴费期满后无需再续保,仍能享有当初约定的保障内容,这也是许多人选择终身型医疗险的主要原因。
例如,南投县的王小姐经过多方评估,在33岁时将到期的定期医疗险转投为终身医疗险,选择20年缴费期,每年缴纳3万元。某日上班途中不慎被掉落的招牌砸伤,造成手脚多处撕裂和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和住院观察,期间申请了15万元的医疗险理赔金。到65岁时,她因胃溃疡出血住院治疗,由于在52岁时已经缴清终身医疗险的保费,此次住院仍能申请理赔金,无需再支付额外保费,依然能获得完整的医疗保障。
然而,终身型医疗险在相同保额下,保费会比定期型高。投保前需要评估保障需求和费用是否符合自身情况。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经济能力尚未稳定的小资族可以通过保费低、保障高的定期医疗险来规划,待日后收入增加或责任加重时,再加强保障或转投终身医疗险,让一生的风险规划发挥最大效用。
投保医疗险:定期型、终身型对比
项目 | 定期型医疗险 | 终身型医疗险 |
---|---|---|
适合对象 | 刚出社会的小资族或单身族 | 家庭经济支柱或收入稳定者 |
保障期限 | 短年期,如1年或10年(1年期通常可续保至年齡上限) | 投保后限期缴费(15年或20年),保障至终身 |
理赔方式 | - 定额给付:依住院天数或手术项目给付固定金额 - 实支实付:依条款规定,医疗收据金额限額内给付 | 多为定额给付 |
优点 | 保費较低 | 限期缴费完成,享有终身保障,满足老年医疗需求 |
投保考量点 | - 1年期:需持续不断缴费 - 10年期:保障期间较短,保单终止后需重新依体况投保 | 保費较高 |
终身医疗险有必要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治疗过程不再伴随着高风险与强烈痛感,但医疗费用也随之攀升。特别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所需的医疗费用更是可观。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费用远高于年轻人,这进一步凸显了终身医疗险的重要性。
像王小姐的案例所示,她在33岁时投保终身型医疗险,在遭遇意外受伤时,因手術住院期间无法工作导致收入中断,若无医疗险理赔金的支援,恐怕难以负担后续的医疗开销。而在中老年时又因为疾病侵扰而住院治疗,幸好此时已有终身型医疗险的保障,否则恐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陈先生的定期型医疗险虽会面臨保险期满续保的問題,但因保費較便宜,適合有預算考量但又想享有醫療保障的小資族或是青壯年族群。
在当前的医疗趋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下,未来对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医疗科技的进步也会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建议大家定期审视自己的医疗保单,通过合理的保单规划,让自己在面对疾病时能够从容应对。
终身、定期医疗险重点整理
Q1:一生医疗费用约多少?
根据统计数据,每位国人一生的医疗费用大约为580.3万元。
Q2:终身、定期医疗险,到底该怎么选?
选择时应综合考虑预算、保障需求、年龄以及家庭责任等因素。小资族可先选择保费较低的定期医疗险,待经济条件改善后再转投终身医疗险。
Q3:终身、定期医疗险的差别在哪里?
终身医疗险保費较高,但缴费期满后可享有终身保障;定期医疗险保費较低,但保障期限较短,期满后需重新投保且保费可能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