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是入名校的工具?没有兴趣事倍功半 为小朋友选课外活动3大原则
兴趣班是入名校的工具?没有兴趣事倍功半 为小朋友选课外活动3大原则
2024年巴黎奥运会刚刚完美落幕,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内容大致是有家长说剑击运动人气十足,想安排儿子上剑击班,认为是进入心仪名校的不二法门。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是真是假,但在我的个案经验中,的确有家长早已认定了几间心仪学校,要用尽一切办法,希望子女进入,更认为只要进入这些学校便可一世无忧;至于是否适合自己的子女,他们能否在哪里享受校园生活,早已抛诸脑后。
没有兴趣事倍功半
帖子内容有一句值得一提:“不想听什么要按小孩子的兴趣选……”相信这句话也说中了不少家长心声,但事实上孩子没有兴趣的活动他们一样会做到优秀表现吗?每个小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都不同,有些孩子有创作天分,有些孩子天生好动,有些上台表演不怯场,自己天生强项的确会较容易提起兴趣,亦会更投入,在该项兴趣中亦会发展得更好。
(图片来源:PhotoAC)
相反,勉强参与一些没有兴趣的活动,孩子练习起来亦事倍功半,会令他们失去自信心,影响深远。所以建议家长平日多留意孩子喜欢的事物,从而了解他们的天分和兴趣在哪里,给他们合适的兴趣班,也要留意孩子是否享受课堂,例如他们回家后会不会主动分享兴趣班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趣事,一段时间后亦可以找导师倾谈孩子的进度和能力,是否适合这项目,当然更重要是和他们倾谈是否喜欢这活动,即使原先是孩子主动想参加的,一段时间后亦可以问问他们对这课程的感受。谨记没有必读的兴趣班,亦没有特定的学习潮流,最重要孩子在兴趣班中的得着。
(图片来源:PhotoAC)
别勉强就读不适合的学校
“进入传统名校就一天都光晒!”从80年代到今时今日都是不少家长们的终极愿望,但是不是传统名校都适合所有学生呢?其实不同的传统名校都有不同的教学方针,因此亦会有不同的收生取向,家长从孩子牙牙学语就开始部署,将自己的孩子“度身订造”成为名校的理想学生。我曾听过家长为了想子女成功进入心仪学校,明明是文静的女儿,硬要她努力练习体操和游泳,更带女儿参加各大小比赛,幸好在努力不懈的锻炼下总算有点成绩,可是女儿却变得越来越不爱和父母说话,放学回来只躲在房间,变得沉默寡言。到传统名校叩门时,校长发现女孩子的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答问题时亦是机械式背诵回答,所以最后都未被录取。
(图片来源:PhotoAC)
其实学校从来不会偏重孩子的单一方面而收生的,大部分学校都希望招收到和学校本身的教学文化相近的 学生,学校着重运动的,首选是本身性格热爱运动的孩子,然后加以培训希望学生可以朝着自己的才华发展,从而达至愉快学习,勉强就读不适合的学校,不论 是学科学习还是课外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压力,对学业和性格发展带来莫大影响。
(图片来源:PhotoAC)
给孩子选择课外活动的3大原则:
- 从日常生活观察孩子的个性,从而选择动态还是静态的课程;
- 为孩子上兴趣班后,留意他们是否开心上课及跟得上进度;
- 寻找合适孩子的课程,让他们有所发挥更有利报考心仪学校。
临床心理学博士郑颖珩Profile
- 婚姻及家庭治疗师
- 亚洲家庭治疗学院院士
- 美国婚姻及家庭治疗学会会员
临床心理学博士郑颖珩
相关文章 | 开学 | 做个快乐的“小小学鸡”帮子女适应小学生活的4个“不” | 儿童心理
相关文章 | 笑人跑得慢是“乌龟仔”?别纵容歧视和不礼貌行为 3招教孩子不要歧视别人 | 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