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老城厢,感受上海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探访老城厢,感受上海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老城厢,这片位于黄浦区人民路至中华路环线内的近200公顷土地,是上海城市历史的摇篮,被誉为“上海之根”。这里不仅承载着上海深厚的本土文化,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如今,漫步在老城厢的街巷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上海韵味。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历史悠久的区域,领略老城厢中的上海风华。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抵御倭寇,上海县在黄浦江畔筑起城池,老城厢由此应运而生。这里,曾是莺歌燕舞的繁华之地,一城烟火半东南的盛景在此得以长存。从古时的城市发轫,到后来的商贾云集,再到如今的都市脉搏,老城厢始终见证并演绎着上海的烟火气与市井百态。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与世代相传的城市肌理,共同构成了这里独一无二的魅力。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宛如一张张历史的织锦,其中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更汇聚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无论是名园、名宅,还是会馆、商铺,都在这张织锦上留下了他们独特的印记。
豫园
福佑路168号
豫园,这座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古典园林,占地广阔,风景如画。园内著名的玉玲珑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而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也在此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如那指挥所点春堂等名胜景点。至今,豫园仍完好地保留着其历史风貌,于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这座历史悠久的园林,最初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家花园。其设计者是著名的造园名家张南阳,而“豫园”之名则蕴含着“平安”“安泰”的深意,意在“豫悦老亲”。园内遍布着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等众多亭台楼阁,以及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等古雅景致,更有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点缀其间。这里山石峥嵘,树木葱茏,环境清幽,引得古人赞叹不已,称其为“奇秀甲于东南”的绝美之地。
自1995年首届豫园灯会举办以来,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便成为沪上新春的标志性文化盛宴。随着2024年豫园商城灯会的第29次璀璨绽放,这场盛会更是将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展现星辰大海的无限魅力。如今,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豫园灯海中留下美丽的瞬间,已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充分展现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豫园开放时间:
- 2024年1月1日至1月20日,以及1月28日至12月31日,周二至周日09:00-16:30开放(16:00停止入园,周一休息)。
- 1月21日09:30-14:30开放(14:00停止入园)。
- 1月22日至1月27日09:00-16:00开放(15:30停止入园)。
2024年豫园商城灯会开放时间:
- 2024年2月10日至16日,以及2月17日至21日和2月22日至25日,每天10:00-22:00。
城隍庙
地址:方浜中路249号
城隍庙面朝南,依次布局大门、二门、戏楼、大殿、寝宫及东西廊庑。庙内共有大殿、元辰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等9个殿堂,占地总面积超过三千平方米,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其屋顶采用悬山式,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显得古朴而庄重。檐下则巧妙地运用了三昂七踩斗拱,配以三幅云昂嘴和象鼻状的耍头,更增添了建筑的精致与韵味。这些殿堂建筑的主色调为朱红与黛绿,完美呈现了南方红墙泥瓦的特色,遵循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展现出宏伟的气势。飞檐耸脊、彩椽画栋与翠瓦朱檐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
城隍庙及其周边的景点,如老城隍庙小吃、荷花池、湖心亭和九曲桥,共同构成了上海“老城厢”的独特旅游文化。这里不仅有着历史的厚重,更有美食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而位于中华路5号的原仁记珠宝银楼,更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座银楼始建于1920年,由华商裘世德创立,曾一度成为上海四大银楼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折衷主义与西方巴洛克风格,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打造出假四层的建筑形态。底层、二三层之间以及顶部,三个弧形圈相互映衬,而顶部则装饰着巴洛克式的涡卷饰边山墙,壁柱直通到顶,顶端还巧妙地运用了巴洛克盾形装饰。这座银楼如今已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见证着上海的历史变迁与繁华。
建筑东立面对称,顶部设有一座亭阁,其顶层与底层均以拉通的线脚相连,这些线脚在汇集至山墙面后,以平缓的弧拱进行收头。同时,山墙中部的开窗也巧妙地运用了弧拱装饰,使得整个立面元素和谐统一。墙面以浅色进行粉刷,而顶层则配备了厚实的栏杆,更添几分古典韵味。
童涵春堂
人民路1号
童涵春堂,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曾作为大昌祥绸缎局,见证了1919年的繁华。1947年,中国银行将其购得并开设为南市办事处,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今,这里已是童涵春国药号的所在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一员。
童涵春堂,作为小东门的标志性建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这座混合结构的四层楼,其门面与屋顶的设计别出心裁,融合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与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立面上,精巧的两层壁柱与简化的古典样式细部相映成趣,为整座建筑增添了古典之美。而转角处的顶层塔楼,更是巧妙地突出了立面的重点,使得屋顶层的装饰更显独特与匠心。
沉香阁
沉香阁路29号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由当时的上海豫园主人潘允瑞精心创建。寺内名家题写的“南海宝筏飞渡沉香大士阁”匾额,简称为“沉香阁”,意在供奉珍贵的沉香观音。这座寺庙不仅是上海市内知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更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清代,沉香阁成为了地方官员祈求晴雨的圣地,其香火旺盛,名声显赫于沪上。这座寺庙占地广阔,达到约三千平方米,布局宏大,包括弥勒殿、山门石坊等建筑。而寺庙的核心区域,则有大雄宝殿、沉香佛殿等庄重场所,同时还有造鹤轩、前殿禅堂及左右厢楼等精致建筑,共同构成了沉香阁的独特风貌。
开放时间:全年07:00-16:00
沉浸在老城厢的繁华,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韵味。在这里,历史与建筑、街区共同诉说着一段段不朽的传奇。开启您的探索之旅,与历史对话,感受沉香阁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