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双引擎,AI助推经济腾飞
上海深圳双引擎,AI助推经济腾飞
近日,上海、深圳两大一线城市相继发布重磅政策,加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展现出打造世界级AI高地的决心。
政策引领:双城发力AI新赛道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方案明确,将建设智能算力集群,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同时,上海将聚焦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加速AI赋能。
深圳市则发布《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要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圳的目标是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布局:差异化竞争形成互补
从企业数量来看,深圳以22.6万家AI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二,上海以20万家紧随其后。两市在AI产业布局上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上海凭借其强大的金融和科研实力,在AI应用落地方面优势明显。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AI企业的聚集地,重点发展智能医疗、金融科技等高附加值领域。上海的AI发展更侧重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
深圳则依托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以及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产业链。深圳的AI企业更多集中在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领域,强调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深圳的AI发展更侧重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通过打造“智能城市”项目,推动AI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展望:双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上海和深圳在AI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两市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不断优化AI产业生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创新项目落户。
从竞争角度来看,两市在AI芯片、智能终端、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争夺市场份额。这种竞争将推动技术进步,加速AI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从合作角度来看,两市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建立跨区域的AI创新联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AI产业的整体发展。
上海、深圳双城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不仅将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也将为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重要支撑。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两市有望成为全球AI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