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烟花爆竹“禁”与“放”,在文化非遗、安全与环保间寻求平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烟花爆竹“禁”与“放”,在文化非遗、安全与环保间寻求平衡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hbjc-fzbd.com/news_show.aspx?id=227

近年来,关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花爆竹在节日庆典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安全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如何在文化非遗、安全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爆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和燃放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一些爆竹制作技艺,如万载花炮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爆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然而,爆竹的燃放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空气污染、噪音扰民以及火灾事故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自2017年以来,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主要城市率先实施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禁放区域不断扩大,有些地方甚至完全禁止了烟花爆竹的使用。

尽管如此,禁令的实施效果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特别是在春节这个特殊时期,许多人对缺少烟花爆竹所带来的年味感到惋惜。为满足这一文化需求并降低环境及安全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灵活地修订相关政策,从“全面禁放”调整为“限放”,即在特定区域和时间段内允许烟花燃放。这样既能保持节日的氛围,又能够降低环境污染。

例如,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南阳、濮阳等城市,从之前的“全面禁放”转变为“禁改限”,获得了居民的支持。此外,鞍山设有集中燃放点,而顺德则对烟花进行分类管理,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也使得市民享受到了一种安全且富有年味的节庆氛围。据央视报道,目前已有13个省市开始实施这一政策,成功在环保与公众需求之间实现了新的平衡。

在安全管理方面,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普陀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202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的通告》,规定了禁止燃放的区域、时间以及禁止燃放的品种,并明确了安全管理规定和法律职责。同时,也加强了对烟花爆竹销售、运输和储存的安全监管,确保烟花爆竹的安全使用。

据央视新闻指出,我国并没有对烟花爆竹的燃放实施全面禁令,在节庆期间和特定区域内,适度燃放仍然是被允许的。然而,一些地区的全面禁放措施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矛盾,需要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加关注国家法律的一致性和实际操做性。

烟花爆竹“禁”与“放”,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研发更加环保和安全的爆竹产品,加强管理和规定,限制燃放时间和地点,可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环保的春节庆祝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本文原文来自环保监察与法治报道中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