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难怪鲁智深结局最好,把他生平所遇三位女子的名字读一遍,就懂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难怪鲁智深结局最好,把他生平所遇三位女子的名字读一遍,就懂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CT9DGU0552GBFE.html

《水浒传》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其中梁山好汉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然而,在众多好汉中,鲁智深的结局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不仅没有像其他好汉那样遭遇悲惨的命运,反而在功德圆满中安然离世。这种反差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鲁智深能够得到如此善终?或许,答案就藏在他生平所遇的三位女子的名字中。

有人说现实世界足够残酷了,所以我们才喜欢在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去追寻美好,可当初读《水浒传》时却是越读越郁闷,毕竟那个故事是以悲剧收场。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梁山众将士的结局着实是如同一场梦一般。


(花和尚剧照)

都说“少不读水浒”,即便时隔多年再读,也依旧难以理解作者为何要赋予那些被他一手捧上神坛的梁山好汉们如此凄凉的结局。

不过相对而言,鲁智深的结局算是所有好汉中最好的了,他为何能得到如此偏爱?或许书中早有铺垫。

凄凉的结局

读过《水浒传》原著的人都一定会察觉这部名著的前半段与后半段有种强烈的割裂感。

准确的说,应该是征方腊之前与征方腊之后的区别。

征方腊前,无论梁山好汉们身处何种险境,都不足为惧,因为他们有“主角光环”加持,总能逢凶化吉。

以征田虎一战面对乔道清时的情况为例,那人会使妖法,他瞬间变幻出几尊金甲神人,就连武松、鲁智深也被打翻,继而被生擒,接着他又用法术将平原变为大海,宋江等人见滔天巨浪袭来,甚至有了自刎求死之心,可谁能想到此时“后土之神”出手,帮宋江化解了危机。

你看,此时的梁山众将士是有神仙相助。

可到了征方腊时,梁山好汉们都失了不灭金身,甚至略显讽刺的是第一位战死的天罡居然是“天佑星”徐宁,而且徐宁还身穿宝甲,照理说应是刀枪不入,可敌人的箭矢却偏偏射中了他那没有被铠甲保护到的脖颈,着实离谱。


(徐宁剧照)

真是作者要他三更死,谁敢留他到五更呐。

其他好汉就不谈了,大多本就是有罪之人,死不足惜,可就连那如同“主角”一般的武松也谈不上是善终。

毕竟他是个心高气傲之人,断臂之后,就连宋江都直言“武松已成废人”,哪怕武松后来活到八十岁,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这结局与“好”不沾边。

唯有鲁智深不同,似乎作者是对他格外偏爱一般。

功德圆满的花和尚

说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一位应该没人会反对。

事实上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鲁智深也极少吃亏,他的形象大多数时候都是“英勇”“仗义”的,哪怕他的戏份没有武松、宋江这些角色多,但他看起来才更像是主角。

当然,你可能要说了,他没有武松那么长寿,毕竟武松活了八十岁,但前文也提到了,没有质量的活着,或者说以残缺之躯活着,对于武松而言其实是一种折磨,反倒是鲁智深,书中明确提到,他是大彻大悟了。

你且看原著描述:“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鲁智深剧照)

就这样,他是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以功德圆满之姿死去,如何不算是善终?

他还留下了一句:“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他确实的大彻大悟了,曾经的他是花和尚,也可以说是假和尚,这一刻,他功德圆满,真正意义上的成了佛门之人,他的生命在这一刻走到尽头,着实是恰到好处。

但凭什么是鲁智深得到如此待遇呢?

有人说,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唯一的“好人”,其实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对的,真正读过原著的人就会知道,比如“美髯公”朱仝也没什么污点,还有地煞中的“铁面孔目”裴宣也是。

不过他们的戏份不多,因此没被着重描写,那也说得通。

相对而言,鲁智深的戏份更多,而你若是细品作者安排他闯荡绿林时与三位女子产生交集的剧情,或许就能得出答案。

生平所遇的三位女子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以角色的名字对书中剧情进行些许暗示的做法并不稀奇。


(鲁智深、孙二娘剧照)

以金庸的故事为例,有人不解“双雕”中的郭靖英雄一世,金庸为何要赋予他战死襄阳的结局,而他那三个孩子的名字就是答案,郭芙、郭襄、郭破虏,将那“芙”视为“扶”,便得到了“扶襄破虏”这四个字,这即是郭靖的平生所愿,他最终会以身殉城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到鲁智深身上来,他生平遇上过金翠莲、刘太公之女以及孙二娘这三位女子,这些女子的名字又有何玄机?

先看金翠莲,那“金”是何意?做形容词时,它有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这就符合鲁智深的形象,他这一生确实没遇上过什么让他觉得棘手的敌人,他确实是无懈可击。

接着是刘太公之女,这“刘”做动词时,也有“杀”“戮”的意思,这与鲁智深临终前说的那句“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也对应上了。


(鲁智深打周通剧照)

接着是孙二娘,在武松遇上孙二娘之前,鲁智深就先去过她那酒家了,还差点被她杀了,而这孙二娘的“孙”也通“逊”,就有退出、隐遁的意思。

这与他最后遁入空门,脱离俗世的结局又呼应上了。

所以鲁智深能得最好的结局,书中早有铺垫,否则施耐庵为何要将让他这佛门之人与这些女子产生交集呢?

这也是《水浒传》的魅力所在,哪怕时隔多年再读,也能读出新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