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客群渐成主力 如何理解中国青年的旅游消费观?
青年客群渐成主力 如何理解中国青年的旅游消费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青年的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注重旅游体验,但也看重性价比;强调审美体验,追求"出片"效果;在文化体验上浅尝辄止,但对技术高度依赖。这些消费行为背后,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注重旅游体验,但也看重性价比
中国青年人在海外追求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但前提是“该省省该花花”。通过旅行来获得放松和个人享乐是他们的首要目的,例如能够让人舒解疲劳泰式 “马杀鸡”几乎是必体验项目。但他们并不会光顾随处可见、价格便宜但没有品质保证的路边小摊,而是愿意花更多钱到正规的大型水疗中心。然而,并不值钱的水果、茶点等额外服务却能赢得夸赞,让他们获得物超所值的感受。他们愿意花高价钱“住好吃好玩好”,入住设施和服务良好的酒店,提前选好自己认为“值得去”的网红餐厅去打卡,花钱去体验泰式烹饪、丛林飞跃等旅游项目,但也愿意“放下身段”乘坐廉价航班、与摊贩就小商品讨价还价、认真学习退税规则等。在购物方面,他们经常强调如何讨价还价以及节省金钱,并关注退税程序。在交通方面,他们倾向于乘坐低成本航空公司前往清迈,并分享如何不被当地司机敲竹杠的建议。在餐饮方面,性价比是决定他们口碑的关键因素。尽管他们对住宿价格不太敏感,但会强调免费早餐以及与所支付费用相关的公共设施(例如游泳池)的可用性。
强调审美体验:一切皆为“出片”
中国青年人有着强烈的审美消费,“一切要求好看”,女性青年尤甚。譬如,他们希望餐厅环境和住宿酒店有设计感,好“出片”,对餐品造型和摆盘的重视程度甚至高于食物味道本身,关心街道布景和颜色搭配等。同样,住宿设施也可以成为多功能的场所,不仅限于睡觉和休息,也是理想的拍照、消磨时间、寻找美食等场所。餐饮餐厅和住宿设施的照片占据了博客的大部分内容。研究表明,尽管大家都说“观光要向度假转型”,观光往往被“贬低”,但实际上,既便是他们所谓的度假,观光仍然是他们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他们的观光消费需求更高更个性化,在原始的视觉消费之上叠加了对高质量与好体验的追求。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旅游行为逐渐媒介化,好的风景不仅要自己看见,更需要经由发布在社交媒体中“让别人也看见”才算画上句号。
浅文化沉浸,高技术依赖
中国年轻中产阶级并不关心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他们与以深度体验文化为目的的背包客有着明显的区别,不愿为了文化体验而牺牲掉自己的舒适度。譬如,他们不愿意居住在当地人家中或者青年旅馆,而是更加青睐提供标准化服务的酒店。他们会将代表当地历史文化的寺庙、古城墙等纳入游览地点,也会主动体验泰国菜烹饪课程,但并非真正想学习泰国文化,而主要通过这样与日常生活有明显差异的新鲜感受来获得娱乐和疗愈。与此同时,中国青年表现出强烈的跨文化敏感性。他们强调青年群体与老一辈旅行团群体的差异性,强调中国人的面子,并表现出明显的文明旅游意识,例如抵制动物表演、入乡随俗给予服务小费等。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旅游过程中高度依赖于移动通讯技术,例如目的地信息搜寻,旅行中谷歌地图导航、Grab打车、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上的旅行即时分享,并且敢于在互联网表达真实的旅游消费体验,好则“种草”,不好则直接“劝退”。
理论视角:基于表演的社会实践
以往的研究多从消费者行为角度来解释中国游客的出境旅游行为,但本研究从社会实践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游客的消费行为是社会大环境的综合反映。本研究借用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年轻中产阶层的出境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Social Practice Theory(社会实践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科学理论,强调行为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以物质工具和符号等方式在具体情境中互动和联结,社会实践理论(SPT)有两条主要途径来理解社会实践:实践作为实体和实践作为表演。实践作为实体强调构成实践的物质、能力和意义,而实践作为表演强调实践的实际执行。解释了中国年轻人旅游行为特征与以下社会环境的关系:
- 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年轻一代的收入水平提高,为出境旅游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 社会变迁: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如城市化进程、工作压力加大、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激发了年轻人通过出境旅游来逃避现实压力、追求个人快乐的愿望。
- 生活方式: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体验,这体现在他们选择出境旅游的目的上。
- 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年轻人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出境旅游信息,也使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出境旅游来展示个人生活,获得社交网络上的认可。
- 社会规范:中国政府的文明旅游倡导,以及社会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批评,使年轻人更加注重文明出游,以维护国家形象。
- 社会流动:年轻一代的社会流动性增强,使他们更有可能实现出境旅游,这种流动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旅游选择。
- 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年轻一代具有更多的旅游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享受出境旅游。
本研究揭示了影响中产阶级中国年轻人出境旅游消费的社会机制,包括中国的生活状况、目的地属性、社会技术背景和中产阶级的社会文化规范。同时本研究拓展了出境旅游研究的视角,不再局限于个体动机和行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提供了一个分析中国中产阶级出境旅游消费的新视角,以更好地将出进旅游消费从社会宏观环境视角进行理解。
来源: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