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物现文明·金秋》:两千年前的麦田守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物现文明·金秋》:两千年前的麦田守望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
https://yangbo.cctv.com/2024/09/29/ARTIFIiqfJUB4TWkiuLvPw9D240929.shtml

《弋射收获》画像砖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珍贵藏品,1954年出土于成都羊子山汉墓。这幅画像砖采用上下分层构图,上层描绘弋射场景,下层展现收割场面,生动再现了东汉时期巴蜀地区的农耕生活。


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这幅画像砖长48厘米、高44厘米、厚5.5厘米,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描绘了荷池岸边的弋射场景:两人张弓仰射,天空雁鸟惊飞。其中一位射者仰身向后,右肘着地,表现出拉弓的力度。射者身后都有绑线架,体现了汉代弋射的特色。远处的树木和莲蓬暗示了秋天的收获季节。

下层则展现了繁忙的收割景象:两人持镰割稻,三人在后拾稻捆束,一人送食。画面生动地再现了蜀地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

画像砖是中国汉代的一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多用于墓室建筑。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汉代画像砖为“绣像的汉代史”,鲁迅先生则赞誉其“气魄深沉雄大”。汉代画像砖构图饱满,线条自然流畅,完美呈现了汉代成都平原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在中国绘画雕刻史上具有重要艺术价值。

《弋射收获》画像砖曾登上1956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汉代四川画像砖邮票,也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出现,这从侧面印证了其重要性。这件文物采用上下结构,虽然展现的是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洋溢着生活的情趣,犹如一幅耐人寻味的抒情风俗小品。


这件文物出土于四川成都北门外约4公里处的小羊子山1号汉墓。该墓葬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劵顶砖室墓,曾遭遇4次被盗。幸运的是,墓中的画像砖逃过了被盗的厄运,得以保存至今。与《弋射收获》同时出土的还有《车马出行》等画像砖,这些文物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拓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汉代人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重视厚葬。虽然墓室中的遗物留存已很零碎,但画像砖作为墓室装饰物,因其艺术价值而得以保存。研究发现,即便是在汉代同时期,画像砖也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例如,河南南阳与鄂北地区出土的画像石多以飞天、升仙、星象为题材;山东地区则以历史故事和典故为主;徐州地区则更多使用石头作为刻绘材质;而巴蜀地区则以生活化场景的还原为主,如出游、行乐、吹拉弹唱等。

欣赏这件《弋射收获》画像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所反映的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普遍场景。这幅画像砖不仅展现了汉代巴蜀地区的秋收景象,也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普遍状况。通过这件文物,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了解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历史。驯化水稻促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对土地的依恋和热爱逐渐增强,这正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