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微习惯
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微习惯
作为重度懒癌患者,斯蒂芬·盖斯和很多人一样,立了无数次健身flag,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有一天,斯蒂芬突然意识到,也许并不是自己不行,而是策略有问题。后来,他经过调整,用了2年时间,成功蜕变为健身达人。他将逆袭经验凝结为《微习惯》一书。此书当年销量突破30万册,被译为21种语言,畅销全球。
针对普通人的自律痛点,斯蒂芬在书中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微习惯。微习惯,是把常规习惯缩减到极小的一步。在作者看来,如果你想养成健身的习惯,可以从每天1个俯卧撑开始。为什么这微不足道的行为,竟有如此大的魔力?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本书,学习无痛式习惯养成方法。
从当下来看,微习惯能减少内耗,满足自我效能感
过去的10年里,为了坚持健身,斯蒂芬试验了各种传统方法,可是无一奏效。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后,他也会陷入深深的内耗之中,觉得自己像个废物,去赌钱都比培养习惯更有可能成功。
直到某个新年前夜,他又鼓起勇气,决心重新开始。他想,开头先锻炼个30分钟吧。不出意外,他还是一动不动,怎么打鸡血都没用。他转念一想,那就先做1个俯卧撑吧。这么简单,总不会失败吧?
果然,他做完第1个俯卧撑后,觉得很轻松,然后一口气多做了几个。紧接着,他又打算做1个引体向上,发现很简单,又完成了几个。运用同样的思路,他又超额完成了几个简单的挑战,不知不觉间,他的运动时长达到了30分钟。
如果目标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便会把意志力节约到极致,那就不可能失败。这就是微习惯的由来。一个人不可能时刻都处于高能量状态,面对每天读100页书的目标,我们未必都能圆满完成,生活总有意外。有时候,我们仅仅是太累了,动力不足,想偷个懒而已。这时,一旦计划中断几天,自信心受到打击,便很容易直接放弃。
自律,并非要“逆人性而为”,你完全可以尝试去觉知身心,顺循规律,达至更好的自己。每天读书100页,可能比较困难,缩减一下,读1页书,基本上算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了。如果还有额外精力,可以再多读几页,享受超额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实在不想多读的话,只读1页,也算成功,完全值得庆祝。不必羡慕别人眼花缭乱的自律打卡,你每天也在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行动,总比什么都不干好得多。
因为容易做到甚至超额完成,所以微习惯自带强大的螺旋激励系统,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建立起一套正反馈循环机制。
从长远来看 微习惯能强化身份认同 复利人生
所谓习惯,是习得的惯性,学自经验的心理捷径,自我提高的复利。如果一个人习惯睡前刷视频,那么他晚上一躺在床上,就会自动拿起手机。等他意识到以后,两三个小时已经悄悄溜走了。我们重复什么行为,潜意识大脑就会默认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天天刷视频,大脑就会给他打上“爱看手机”的标签。
相反,如果他天天读书,自己潜意识里就会觉得:我喜欢汲取新知,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微习惯》提到:“认为自己不行是缺乏逻辑的谬论,它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你让自己相信你什么都做不了。”微习惯,可以使我们长期重复积极的行为,给大脑带来正面的心理暗示,强化向上的身份认同。无需采取强迫手段,每天只需要动用一点点意志力,就能坚持一个微习惯。假以时日,人生也会显现出意想不到的复利效果。
这个时代的节奏很快,3分钟读完一本书,5分钟刷完一部剧,一夜就能暴富,一举就能成名,大家都不甘人后,恨不得快一点,再快一点。但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像打磨一样稀世的珍宝,需要慢慢来。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在50岁以后获得,他的理念很简单,短期的市场难以预测,他投资只抓一个关键点:长期稳赢。亚马逊CEO问他:“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他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有些人读过《微习惯》这本书,知道微习惯很轻松,但为什么坚持不下来呢?因为人性本贪。“读100页书”的目标是那么宏伟,一想起来便成就感满满;相比之下,“读1页书”感觉就像个蜗牛,似乎毫无吸引力。人们往往沉醉于“大动作”所带来的满足感,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这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道德经》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生是惯性的递推,一个人不可能瞬间脱胎换骨,所以,请允许自己,慢慢变优秀。
五步养成微习惯
习惯的养成,有赖于不懈的坚持,也离不开一套科学的方法。培养微习惯,有以下5个要点。
第一,专注于培养1-3个微习惯。微习惯越多,超额完成的可能性越低。微习惯的目标是100%成功,而不是95%。所以,微习惯的数量要控制在3个以内。选择微习惯,也要考虑极端情况,在复习考试、加班熬夜、年终总结这些日子里,当一大堆紧急ddl加速奔来时,你是否还觉得自己有精力坚持微习惯?如果没有的话,请把微习惯缩小一点,再缩小一点,直到你觉得自己可以在任何压力下,无障碍完成。
第二,挖掘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真正动机和需求。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做起来有成就感,这里面就有你的内生动力。《爱丽丝仙境》中,爱丽丝在某个十字路口迷路了,问柴郡猫该怎么走。柴郡猫说:“这得看你要去哪儿。”内生动力能为我们指明方向,它所激发的行动,也会更持久。选择微习惯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内在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要一层层扒下去,找到真正想要的微习惯。
第三,建立回报关联,加强反馈。斯蒂芬有个微习惯: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他每天落实俯卧撑时,发达的腹肌、健康的体魄还远在半年以后,就算他有高超的画饼技术,也不可能使当下的自己立马满足。于是,他在每次锻炼后,都会奖励自己额外的回报,做为即时反馈。久而久之,大脑就会自动把锻炼和回报关联起来,对锻炼的抗拒感也会削减。
第四,记录和追踪进度。有研究调查了1600名减肥试验者,结果发现,做进餐记录的人,会多减掉两倍体重。记录,是提醒,是激励,是成就。读完《微习惯》以后,我计划每天写作50字,并用腾讯文档的表格来记录进度。记录和追踪会建立一系列的视觉提示,通过积累下来的一张张表格,我清楚地看到了过去每一天里,丝毫不懈怠的自己,这真的很踏实。我们都不想破坏已有的成果,不想破坏自己持续努力的形象,所以,记录的行为,会自动触发接下来的坚持与信念。让每天的进步,被记录、被追踪,也就意味着,被看见、被渴盼。
第五,不暗自提高期待。设立微习惯时,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今天比较放松,我的微习惯是写50字随笔,我顺带多写了1000字。”“我的微习惯是读50字随笔,我要悄悄努力,每天都要写1000字随笔。”偶尔有一次超额完成目标,不等于以后每天都必须超额。正如《微习惯》所说,“从潜意识层面看,超额完成目标后,大脑会设定一个新的期待值,它承载了你以前设定过的典型目标(你懂的,那些无效目标)带来的负担和压力。”“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标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极为重要。”不暗自提高期待,才能长久坚持。
写在最后
《原子习惯》提到:“在你做出1%向好或1%向差的选择时,在那个时点来说它并不起眼。”“但纵观你由无数个时点构成的整个人生的过程时,你的那些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和你可能是谁之间的不同。”成功不是一生仅有一次的重大转变的结果,而是日常习惯累积的产物。能够真正养成的习惯,才是属于你的习惯。微习惯,你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