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夷陵之战:起因何在?始末如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夷陵之战:起因何在?始末如何?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C10J020553BKRX.html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起因

夷陵之战的起因,主要源于关羽失荆州和刘备称帝两大事件。

关羽失荆州是夷陵之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被曹军大将徐晃所败,进退无路,最后死战到底,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六郡,这对刘备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荆州是刘备的发展基地,没有了荆州,刘备势力的发展便受到影响,而孙权又占据长江天险,进一步威胁到刘备。

刘备称帝则是夷陵之战爆发的另一重要原因。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

因此,关羽失荆州和刘备称帝这两大事件,共同构成了夷陵之战的起因。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维护蜀汉的尊严和利益,决定对东吴发动战争;而孙权则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和利益,不得不应战。

始末

夷陵之战的始末,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刘备出兵与东吴备战

刘备出兵之前,张飞部将吴班、陈式水军已经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刘备率大军屯于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刘备派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刘备大军抵达夷陵地区。孙权派陆逊为大都督、统帅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向曹丕称臣,避免两线作战。

  1. 蜀军进攻与吴军坚守

刘备派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刘备派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又派黄权率领江北水军防守魏军。刘备派张南、冯习、吴班等人在巫地击败吴军李异、刘阿等部。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孙权派遣陆逊为大都督、统帅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1. 陆逊反击与蜀军溃败

陆逊通过仔细分析两军形势,决定采用后发制人的战术,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坚守不战,等待战机。刘备求战不得,锐气渐失。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1. 蜀军败退与战后影响

刘备逃入白帝城,吴军追击至鱼腹浦,陆逊担心曹魏趁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蜀军退入白帝城后,刘备羞愧发病而死。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此战,刘备兵败,损失惨重,蜀汉元气大伤,无力再进行灭吴战争,而东吴则相对稳定。这场战役也标志着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

夷陵之战的起因和始末,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也是一场政治和战略的博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维护蜀汉的尊严和利益,不惜发动大规模战争;而孙权则凭借陆逊的智谋和吴军的顽强抵抗,成功击败了蜀军。这场战役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