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跨越百年的马拉松传承之旅:南京,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祥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跨越百年的马拉松传承之旅:南京,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祥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ihuipao.com/topic/yOVK1dkmk7XXmY4wQ2or

南京,作为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祥地,见证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历程。从1910年的首次马拉松比赛到2024年的南京国际马拉松,这座城市不仅承载着马拉松的历史记忆,更展现了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南京马拉松的历史渊源

1910年11月,中国历史上的首次马拉松比赛在南京举行。比赛以镇江金山为起点,终点为南京南洋劝业会纪念塔(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拥有电梯的建筑),而今,这里是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运动场。

这场比赛共十余人参赛,最终六人跑完全程,排名不分先后。选手们完赛之际,南京社会各界都前来欢迎,到场的社会名流包括了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等。

值得注意的是,“竞走”一词在当年专指赛跑,“长距离竞走”是中国人对马拉松比赛的最早称呼。早在1908年10月31日,《旅客》周刊就发表过文章《世界之长距离竞走》介绍1896年至1908年四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情况。

“马拉松”名称的由来

马拉松运动的名字源自“Marathon”,是希腊的马拉松市,一个地名。然而,这项运动的中文名称最初并不统一,不仅有“长距离竞走”、“魔喇逊”,还有一些中文报刊中的“马拉敦”、“马剌松”等……

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施仁夫,在自己的译著之中第一次为后世留存了中文“马拉松”的音译名称。南高师的校园旧址就在如今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其校史也是东大百年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施仁夫的这本译著现今仅存世2本。

“马拉松”这个译名没有生僻字又朗朗上口,逐步被大众熟知,最终成为马拉松比赛的标准中文名称。

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

1957年11月,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在南京举行,这也是在中国国土举行的首次42.195公里标准距离马拉松比赛。比赛的前四名,分别是南京的医生夏启宇,常熟和徐州的工人周德贵、王作友,江苏省军区的战士丁义美。

当年,28岁的夏启宇以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夺冠时创造了多项历史纪录:他是新中国首个马拉松国家纪录的创造者、新中国首个马拉松一级运动员,同是也是中国第一个马拉松成绩“破3”的跑者。

近代马拉松发展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新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了奥运会马拉松比赛。9月23日,女子马拉松率先举行,首位完赛的中国选手赵友凤正是一位南京姑娘。那一年,共有72位选手参与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的竞逐,最终赵友凤荣获第五名,创造了当时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的径赛项目中的最好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之后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赵友凤夺得女子马拉松比赛冠军,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亚运会获得马拉松金牌。

现代南京马拉松

2015年11月29日,首届南京国际马拉松赛鸣枪起跑。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万名跑友第一次欢呼着从南京奥体中心出发,运动的激情充满整座城市。

△2015南京国际马拉松赛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南京马拉松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曾先后荣获「中国马拉松特色赛事」、「最美赛道特色赛事」等荣誉称号,如今更成为「世界田联标牌路跑赛事精英标赛事」。

国际友好城市

2016年10月16日,南京市与希腊马拉松市正式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两座城市之间的友谊,也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超越国界、鼓舞全人类的象征。

2016南京马拉松起跑仪式,当时的马拉松市市长出席并为比赛鸣枪发令;2018年11月,南京市赠予马拉松市的纪念雕塑以“永恒的莫比乌斯环”为名,落于希腊马拉松起点处。

△永恒的莫比乌斯环

传承与展望

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马拉松接力,南京正在“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南马见证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亦成为向全世界展示南京的靓丽名片。

从1910到1957再到2024,不同的人们在这里聚散,用勤劳的双手铸造这座城市的文明脊梁,也用奔跑的脚步构建这座城市的丰富血肉。

南京,作为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祥地,见证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历程。从1910年的首次马拉松比赛到2024年的南京国际马拉松,这座城市不仅承载着马拉松的历史记忆,更展现了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本文部分资料与图片来源于
「南京发布」、「东南大学体育系」
「《南京,中国第一座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专题展」
「《历史文献中的“中国马拉松发祥地”》专题展览」及网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