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学公园:以"绿量"带动流量,变身科技人才"会客厅"
东莞松山湖科学公园:以"绿量"带动流量,变身科技人才"会客厅"
三年前还是一片杂乱湖滨荒地的东莞松山湖科学公园,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总面积96公顷的科学主题城市绿美公园,并于2024年1月入选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名单。这座集科学、绿美、郊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不仅成为华为、中以产业园等高科技企业(园区)举办音乐节、开展科学家交流活动的"会客厅",更以"绿量"带动流量,助推悦榕庄、万科里等高端酒店、商业广场消费火爆。
金秋时节,虽然暑热未消,但在松山湖科学公园内,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环境幽静,是健身博主视频直播的热门地。公园的建设初衷就是服务于园区的高学历、高收入、高认知("三高")人才。
据松山湖自然资源局用地办林业工程师介绍,公园选址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松山湖作为东莞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吸引了大量"三高"人才和创新创业者。目前常住人口已经达到30万人,未来还将吸引更多"三高"人才扎根松山湖,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配套和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二是松木山水库和松木山涵盖的地块为松山湖的制高点,山水林湖河分布均匀,生态基底无可比拟。三是选址地块位于南部片区核心区,周边聚集华为、悦榕庄等配套设施,能够很好地实现产城人融合。
在经过科学规划、高标准筹划后,2022年10月,松山湖科学公园启动建设。该项目由东莞万科代建,融合松山湖的山林、草甸、湿塘、湖光等自然生态特色,打造律动松湖、绿野九境、松湖湾畔、松风原岭、寻香识莞等五大分区,从而高标准建设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在增强科学家归属感的同时,将充分彰显科技感,进一步拉近公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使其成为松山湖科学城"最为精彩之地"。
科学公园,绿美是底色。东莞万科地产松山湖科学公园项目负责人表示,当他们接手这一项目时,感受到的是压力与动力的双重交织。压力来自于这是东莞万科地产首次承担如此规模庞大的城市公园(林长绿美园)工程,动力则源自团队的不凡实力。项目启动伊始,东莞万科便组建了一个由公司副总经理领衔,联合深圳知名设计公司、中建四局等行业精英的专业团队,并设立了景观一体化小组,确保建设、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共同协作,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力争打造城市绿美园典范。
该项目创新采用了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在设计阶段进行了生态本底调查,详细记录了园区内的植物、鸟类、昆虫分布情况。基于调查结果,制定了"区别改造、分类保护、新增植物资源,实施生态修复"的方案。例如,针对科学公园山区存在的绿化有余而美观不足,以及大量过熟林、低效林和灌木林等问题,东莞万科坚持科学绿化原则,优化树种配置,提升珍贵树种种植比例,积极推广混交林、风景林、大径材林的种植,并对过熟林、低效林、灌木林进行精准提升,实现了绿色与美观的双重提升。
对于松树、榕树等原生树木,承建方采取绕道施工、移植等措施,以保护为首要原则;对于竹林、月老雕塑等人文景观,则同步进行保护和提升,挖掘其价值点,使竹林更加清新,并将月老雕塑扩建为月老广场,为松山湖居民打造了一个既能欣赏山水之美,又能弘扬传统文化的城市公园。截至目前,园内共完成林分优化185亩、植树2000株,森林抚育735亩,森林步道建设5.6千米,打造景观节点基础设施8处。
科学公园,科学是亮色。在林长制助推下,公园的建设更是处处体现着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与松山湖久久为功,坚持下来的城市定位一脉相承。
据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永超介绍,松山湖科学公园周边汇聚了众多全球顶尖的创新资源,建成后不仅是松山湖科学城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展现中国科技创新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景观窗口。为此,科学公园的规划与建设需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典范。
基于此定位,过去三年来,松山湖科学公园建设项目始终秉持"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前沿发展理念,不仅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与突破,更注重生态、人文与科普元素的有机结合,将生态之美与科技之光深度融合,力求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构建集科研交流、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国际化科学公园,为推动东莞乃至区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正是在"生态优先、重返自然、探索自然、科普自然"理念指引下,松山湖公园正朝着以科学为内核,可达性高、辐射能力强,具有生态保育、科学展示、山林休闲、健身康养、滨水休闲等多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大举迈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松山湖科学公园日平均游客流量超千人,像华为音乐节日入园人次达到1.5万;联手企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在松山湖畔种植科学林、鸿蒙林、少年林等活动10余场,累计种植树木2千余株,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此外,与科学公园建设同步,周边悦榕庄等高端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带动片区消费业态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