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熔断机制”引热议!21:30停止作业,没完成也不受批评
小学“作业熔断机制”引热议!21:30停止作业,没完成也不受批评
“每天晚上9:30停止作业,没完成作业不受批评”……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教育教学新规。校方称,这样做是为了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目的是保证学生休息时间。
这一“作业熔断机制”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有家长认为可以让孩子早点睡觉,有利于保证学生的睡眠,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熔断作业”很难普遍落实,只是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向了家长身上。
实际上,去年就有江苏的小学发出通知,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还强调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还有小学则规定,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只要总用时超过60分钟,就必须停止。安徽的一所中学则提出,个别学生经努力,到晚上10点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作业,按时就寝。
可见,“作业熔断”已非新鲜事。近两年来,全国多地的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只是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31日,成都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被称为中小学生“作息令”。其中就有规定,倡导小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在作业方面,则提到,“个别学生努力学习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及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那么,对于“作业熔断机制”,家长和学校各有何看法?又该怎样落实?效果如何呢?
成都石室东部学校校长助理杨箫表示,学校全面支持和配合“作业熔断”机制。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有助于培养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保障良好的睡眠。“现在的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对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这与‘熔断机制’的意义是相通的。”
在具体实施上,学校主要通过优化课堂安排和作业布置来落实“作业熔断机制”。例如,成都石室东部学校在教、学、评、测一体化上下功夫,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数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效率。此外,学校还留出充足的自习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和完成作业。
对于“作业熔断机制”,家长的看法不一。有的家长表示已经感受到了机制带来的改变和好处,孩子的作业量明显减少,睡眠时间得到保障。有的家长则表示,虽然作业量少了,但有了截止时间反而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但也有些家长表示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不敢放松,担心助长学生不写作业、拖延作业的不良风气。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认为,作业“熔断机制”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值得肯定和推广,但一个“熔断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指出,要真正关注孩子为什么晚间还在做作业,就要看到除作业以外的一些东西,比如学校的考核要求是不是太高,升学的途径是不是太难,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以及学生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如果只是浮于“作业是多是少”的讨论,而不真正关注并改变学生面临的学业负担,那“作业熔断机制”也就无法达到其真正的“减负”目的,家长的焦虑也就不会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