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将复杂问题拆分成小问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将复杂问题拆分成小问题?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u010223407/article/details/141476559

关注点分离原则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它帮助我们将复杂问题拆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本文将从编码实现和架构设计两个视角,深入探讨如何正确应用这一原则,以及它在实际开发中的具体实践。

一、为什么用关注点分离原则拆分复杂问题

从编码实现的角度看,使用关注点分离来拆分复杂问题有两大好处:

  1. 降低功能破坏风险:在复杂的软件项目中,修改一处代码往往会影响多处功能。而通过关注点分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功能修改,减少引入bug的可能性。

  2. 适应人类记忆限制:人类的短期记忆容量有限,难以一次性处理过于复杂的问题。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关注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每个部分。

二、两个视角下的关注点分离

1. 架构设计视角

架构设计视角下的关注点分离侧重于整个系统内组件之间的边界划分,比如层与层、模块与模块、服务与服务等。通过一定的通信策略来保证架构内各个组件间的相互引用。

在图中右侧的MVC架构中,我们将相关的主题聚合在某一层,这样便不再难以理解了。也就是,将层作为关注点来进行分离,通过解决每一个层的问题来实现整体问题的解决。

2. 编码实现视角

编码实现视角下的关注点分离主要侧重于某个具体类或方法间的边界划分。例如,使用Lambda表达式来处理数据流,将关注点聚焦在数据流上的操作步骤(过滤、映射、限制等)。

三、如何实现关注点分离

1. 技巧一:在架构设计上,做到策略和机制分离

在架构设计时,需要做到策略和机制分离:

  • 机制:各种软件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相对稳定,如通用算法、流程、数据结构等。
  • 策略:实现软件发布目标的编码方案集合,相对不稳定,如业务逻辑、接口实现。

通过标准化,制定一套标准(提供机制),让使用者按照标准使用它(不同策略)。例如,Dubbo框架为微服务架构模式下的不同服务提供了一种良好的RPC通信机制。

2. 技巧二:在编码实现上,做到使用和创建分离

在编码实现上,需要做到使用和创建分离。例如,Spring框架将创建Bean和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做了抽象和封装,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机制。

总结

关注点分离原则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它帮助我们将复杂问题拆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通过架构设计和编码实现两个视角,结合具体的实践技巧,可以有效地应用这一原则,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