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525个工业分类的国家,中国为何不是工业强国
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525个工业分类的国家,中国为何不是工业强国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525个工业分类的国家,制造业总值占全球35%,但为何还停留在"工业大国"的层次?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技术对比等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七大工业强国
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当今世界有七个国家可以称为"工业强国",他们分别是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英国。
这不禁让人有些疑惑,制造业总值占全球35%的中国,明明体量已经超过了七大工业强国,但为何还停留在"工业大国"的层次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埋头发展,而捞到了不少好处的英美两国,在工业发展上更为迅猛。
美国于1955年实现了工业化,而作为全球头号工业强国的英国,它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凭借瓦特蒸汽机、机器制造业,实现了工业化。
紧随其后的是德法两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早期的殖民扩张带来的人口,使他们都在六十年代末成为了工业强国。
最后的加日韩三国,他们工业的崛起都是在二战中后期,并在进入21世纪之前全面实现了工业化。
在回过头来看中国,虽然近二十年来,我国各方面发展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没有实现全面工业化。
大国而非强国
我国一向被称为电力大国,每年发电量能排在全球第二名,仅次于美国,但却只是"电力大国"而不是"电力强国"。
我国每年的钢铁产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其中粗钢产量更是超过全球产量的50%,但我们依然只是"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
我国的铁路里程为121000千米,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228128千米,但我们依然不是"铁路强国"。
在当今世界,全球现代工业体系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主要工业技术有100种。
其中,美国有80项技术很强,包括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等等。
但美国也有20项技术是空白的,就比如现在手机中常见的OLED显示屏、复合微球、光刻机等。
日本和德国有20项技术很强,包括半导体设备、光学技术、超精密加工机床等等,但其余的80项技术,要么是不够先进、要么是压根就没有。
至于剩下的几个工业强国,他们擅长的技术领域分别不超过10个,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全面发展。
反观中国,我们不仅覆盖了全部的工业体系,还掌握了现有的100种主要技术,是全球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
甚至就连那525个小类,我国不仅全部涵盖在内,其中更是有220多种的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即便中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已经超过了七大工业强国的总和,但我们依然不是工业强国,而类似的言论几乎成为了业界共识。
全面发展
的确,在这些工业强国的印象里,中国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这些产业只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就能达到,但技术层面却得不到长足的进步。
反观这七大工业强国,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研发、航空等方面遥遥领先;德国和日本在汽车工业、数控机床、精密电子等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他们便将自己认定为高端产业的领导者。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
虽然在飞机制造、太空科技上我国还与美国存在差距,但我们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纳米科技都在不断推进。
所以我国并不像美国那样,抛弃低端产业,只保留高端产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全面发展。
虽然汽车工业、数控机床我们还不如德国、日本,但近年来各大车企都在各自的领域实现突破,而且如果单论新能源技术的话,中国早已将他们甩在了身后。
除此之外,德国、日本还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核武器,所以更准确的来说,他们在工业上的优势已经微乎其微。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全面发展,才导致我国迟迟没有跻身工业强国的行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外界列举的对比来看,他们只会拿自己擅长的领域来跟我们相比,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作为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我国不会捧高踩低,更不会将弱势的产业转移到国外,而这就导致我国无法将每个领域都做到全球第一。
但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前提就是先成为发达国家,因为那七个工业强国都是发达国家。
由此可见,我国想要实现全面工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毕竟光是我国的人口都能抵得上这个七个国家的总和,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进程也必将十分缓慢。
不过,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基本工业化,目标是在2035年时实现全面工业化,这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指引,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和配合。
对于我国究竟是工业大国还是工业强国,网友们都给出了各自的理解。
有人说,大智若愚有一定的好处,被称为工业大国首先就不会让自身骄傲自大、止步不前,更不会让人失去目标。
等到自身完全强大起来,让外人都为之震撼时,至于是不是"工业强国"就已经不重要了。
也有人说,全面发展的弊端是显著的,它会使其他国家全面萎缩,这对进出口贸易是种影响,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所以应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的确,外界的评价是一时的,强国的基础不仅要看规模,更要看高度、难度和精度,在当下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奋勇前进、提升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