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南北榜案,说说今天的高考分省录取是否公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南北榜案,说说今天的高考分省录取是否公平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4240880541TVHQ.html

从明朝的南北榜案到今天的高考分省录取制度,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南北榜案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分省录取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天,科考由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考试结果公布后,引发轩然大波:中进士的五十一人全部是南方人,北方无一人上榜,史称“春榜”。

北方士子集体抗议,指责主考偏袒乡亲。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上届状元张信等组成调查组重新阅卷。调查组维持原判,认为北方士子的文章确实不合格。北方学子再次抗议,称调查组受主考官托请,故意选北方考生中最差的文章。

朱元璋无法接受,将原中进士五十一人全部废黜,主考官和查卷人员全部严厉惩处。其中,主考官白信蹈、张信等人被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免死发配戍边。新科状元陈䢿与探花刘士谔也被发配戍边,陈䢿后来被处死。

当年六月,朱元璋重开科考,录取61人,全部为北方人,史称“夏榜”。这就是明朝有名的南北榜案。

有人认为春榜有作弊嫌疑,但考虑到当时糊名、誊抄等制度已很完善,大规模作弊可能性不大。刘三吾在历史上颇有清誉,参与舞弊可能性也不大。而且,朱元璋对官员非常严酷,官员不敢冒此风险。

南北差距如此之大是有原因的。自宋朝起,经济和文化的重心已转到南方。南方在人口、经济和教育事业上对北方形成碾压之势。如果让今天高考强省和西北一个省同卷高考,两省合一起的前50名恐怕也全部是高考强省的。

南北榜案直接催生了科举制度的一个变革。几十年后,明仁宗朱高炽接受大学士杨士奇的建议,实行南北分卷,即在试卷上糊名,外书南北,按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考生。

朱元璋开夏季科考全部录取北方人,主要是为了笼络北方人心。这实际上牺牲了公平,是一种大局观的体现。

南北榜案可以说是今天高考分省录取的鼻祖。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就实行分省录取制度,即各高校把招生指标下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在省内竞争。

人们对分省录取一直争议很大,争议的焦点就是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边远省区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比例也高。以2022年为例,清华北大在各省录取的人数差异巨大,北京录取550人,河南400人,浙江350人,湖南330人,四川320人,湖北310人,山东300人,江苏300人,广东280人,河北270人,辽宁250人,陕西240人,安徽230人,上海220人,山西210人,重庆210人,福建190人,江西180人,广西160人,黑龙江160人,吉林160人,天津160人,贵州140人,新疆140人,甘肃130人,内蒙古110人,云南仅有100人,宁夏70人。

其中,2022年,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是5.4万人,录取550人,录取比例超过1%。湖南26.9万人参加高考,录取330人,录取比例为0.12%,两地录取比例相差10倍。

正是因为录取比例和分数线相差悬殊,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考试强省的人都到边疆地区和经济落后省份买户籍参加高考。作者就有不少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在贵州、新疆等省区考上了大学。

高考分省录取制度,很多人认为不公平,要求取消这一制度。分省录取初衷肯定是照顾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尽量为落后地区培养人才,但从长远看仅仅依靠照顾并不能解决当地教育落后的问题。在统招统分的年代,高校毕业生要分配回原籍就业,所以分省录取还起到一定的帮扶落后地区的作用。

但是,现在高校毕业生不再实行回原籍就业的政策了,分省录取反而起到了吸干落后省份人才的反作用了。边缘省份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愿意回原省就业了,高考录取照顾这些省份还有必要吗?

作者认为,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光靠高校录取中照顾并不能起到提高当地教育水平的作用,要想真正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最好的办法提高待遇把优秀的教育人才吸引到哪些地方去。

以广东省为例。在三十年前,广东的经济起来了,但基础教育并不如湖南、湖北等高考强省。作者就有高中同学到广东买户口参加高考的。但是,近年来,为什么广东的高考难度已经和湖南、湖北等省齐平了呢?因为基础教育水平上来了。

广东基础教育水平提高的最大原因就是大力引进外省的优秀教师。在作者所在的城市,有一个说法“江湖教师”。确实,该市四十岁以上的优秀教师、名校长里,有一大批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所以俗称为“江湖教师”。

所以,作者认为,光靠照顾是提高不了当地基础教育水平的。就如明朝的南北分卷,也没有改变南强北弱的人才格局。

公平,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