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思嘉告诉我们逆境中应善待自己,媚兰告诉我们顺境中该善待别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思嘉告诉我们逆境中应善待自己,媚兰告诉我们顺境中该善待别人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05709/

《飘》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其中,郝思嘉和媚兰这两个女性角色,一个在逆境中展现出惊人的勇气与坚韧,一个在顺境中散发着母性的光辉与智慧,她们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读者。

《飘》的文学精华在于它所在的时代背景,战前、战时、战后三个阶段跨越10年。时代是一面镜子,个人命运浓缩在巨大的震荡中,呈现出更显性的个性与潜力。

战争暴露了人性中最复杂的一面,同时也最真实。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用大量笔墨描写贵族生活、婚姻生活,目的是为了反衬后两个章节战乱中的贵族人生变革。但,玛格丽特的《飘》不一样,只在开头描写了希礼的订婚典礼前后不过两三天时间的南方贵族生活之后,便大量笔墨在塑造丧失和重塑。

倘若没有战争,就没有郝思嘉,也许会有千万个天性良善温柔母性的媚兰。倘若没有和平,就没有媚兰,也许会有千万个随时准备战斗的勇士郝思嘉。

和平年代的我们,读完《飘》,就不得不想到,人一生中,命运终将有顺境和逆境,但愿我们可以,在无数次逆境中做勇猛的郝思嘉 ,在顺境里许愿成为媚兰一样发热的光。

媚兰的顺境中的圣母慈心

媚兰的形象前后是具有颠覆性的。我们对媚兰的认知,被思嘉带着节奏,从不屑一顾到后劲十足。前面媚兰显得平淡无奇,她的闪光时刻是在战后进入和平时期。

养儿育女,是作者在战后拯救生命虚无的努力,媚兰喜欢孩子,生了儿子后,又期待生一个女儿。她爱孩子是出于本能,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不管有儿子小玻之前还是之后。她的母爱本性,甚至超越了年龄,希礼、瑞德、思嘉都曾在最软弱的时候依傍在她身旁放声哭泣,而她弱小的身躯和伟大的慈悲,似乎能帮助他们疗愈,化解一腔的悲痛。

她给人的感觉对丈夫和道德权威是百依百顺,当做第二个上帝一样。但实际上她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她并不像希礼一样“我所害怕的是现在的生活已经失去了旧世界的美,而我却不得不面对这件事”,也不像思嘉一样整日恐惧胃里空虚,寒风刺骨,陶乐落入他人之手,也不像白瑞德一样只爱纯真毫无欺骗能力的孩子,她爱所有值得爱的人。她维护思嘉与希礼的名誉,信任白瑞德的善良,善待杀人犯阿基。大是大非面前,她坦荡的站队,有自己判断对与错的标准,绝不人云亦云,非黑即白。

与思嘉而言,母亲是她内心的道德标杆,圣母一样纯洁不可一世的美好存在。母亲的出场很短暂,大多出现在思嘉每一次的痛失与纠结里。当思嘉发现媚兰是一个“力的堡垒”时,便是失去这种力的时候。那时,媚兰死于小产。她属于生理弱小的女性,若没有思嘉的保护,恐怕早就死于第一次生产中。犹如思嘉的母亲死于伤寒病。她自知没有思嘉野性般的生命力,所以两次托付思嘉照顾他的孩子和希礼,她赞赏思嘉的聪明和勇敢。

在不确定的动荡人生里,思嘉最终发现她一向看不上眼的弱小的媚兰,是临危不乱,有勇有谋,伟大智慧的她的精神领袖,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存在的女性。媚兰天生就是一道光,内心充满善良、正义与智慧。即使在动荡的乱世,依然不断追求和接受正能量的稳定传递。媚兰母爱如水,柔而有力。纵然,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她可能不如思嘉有勇有谋,保全全家的生命与能量,但她是的存在,绝对是重塑与稳定时期,人人都渴望的精神避风港湾。我不敢想象,这部现实主义的小说里,倘若没有媚兰的精神举托,三位主角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媚兰是圣母式的存在,是人类困难中可以寻找慰藉的庇护者,她可以容纳所有的罪恶与悔过,帮助人么面对精神的困顿,坚定的指引正确的方向。她是一种标准,一种警示,在即将远行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刻,人们可以检查过去和计划未来。

郝思嘉是逆境的生命的守护者

郝思嘉在战争中爆发的坚毅和勇敢,是这本小说中铿锵玫瑰所散发的最浓芬芳。尽管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中女主照着郝思嘉的样子学习如何勾引男人,但吸引当代女性读者的,还是郝思嘉自私的基因,和碾压万难的经济独立能力。三段婚姻,看似无一例外的嫁给了金钱,但实际上,只有第二段是解燃眉之急,第一段更多的是年轻气盛,第三段是没有理由拒绝。无论她多么自私任性,我们依然爱她,是因为在战乱时,她爆发出来的凤凰涅槃、生命守护者的力量。在炮火中,她毫无经验给媚兰接生,带着虚弱的产妇和婴儿,坚定的向家乡驱车而行,当瑞德把艰巨的任务交给思嘉手中,思嘉尽管骂骂咧咧,却依然顶着烈日,决策穿过一片战场,带她们到陶乐家乡。没有食物,没有衣物,没有钱财,一双娇贵的千金小姐之手,撑起一家的口粮。思嘉是在暴风雨中的海燕,环境越恶劣,越能激发她的求生本能。尽管这段岁月,思嘉再也不想回忆起来。

但它依旧是郝思嘉的闪光时刻。也是媚兰忠诚于她依据。她所展现出来的魄力,超出了一般女性的能力,挽救了家人生命和家园,捍卫了活着才会有一切的可能。在战后社会转型期,郝思嘉的思想也展现除了惊人的进步观念,快速的适应新的制度、新的价值观、新的生存模式。“母亲时代那个有秩序的世界是去了,代它而起的是一个野蛮世界了,一切标准一切价值都已改变了。”思嘉是第一个有改变意识,想要适应新世界的人。思嘉的优势是适应性,学习性,这是防止熵增的最好外力,突破自己,破除规则的速度,大于熵增的速度。思嘉身上,有我们这个时代女性所追捧的力量: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自由度的婚姻,游刃有余的主动性,最大程度保护女性自身利益。

但思嘉在小说里外,很多作为都有很大的争议性。除了自己,她不爱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议题:随风而去的旧制度旧阶级后,是否要全盘的经济个体化,全速进入到情感减弱,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时代?在得偿所愿有了金钱之后,她渴望一种温暖的真情实意,瑞德离开,媚兰死去,“她一生中的两座堡垒同时塌下来,以至将她的心震得再也把持不住。”思嘉缺少的是一种爱人的能力,宽容而柔和的人生观念。不惜手段的应对现实留存生机,确实展示了思嘉的生命张力,若人生是短暂而瞬间的,思嘉是力量而绚美的,然,人生乃至人类的生命,有容乃大,更多时候是在和平稳定中,需要沉浸的思考,理智的原则以及宽容的博爱,才得以进步与长存。但故事结尾,郝思嘉也不过28岁,纵然经历了10年巨变,仍处于花季一样的年龄,未来可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