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的正确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非诺贝特的正确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非诺贝特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属于纤维酸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脂异常。自1975年面世以来,因其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而广受使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非诺贝特的降脂机制、正确服用方法、禁忌症、副作用以及肝毒性等关键信息。
降脂机制
非诺贝特的降脂作用主要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α)相互作用实现。这种作用能够调控脂肪酸氧化相关酶的基因表达。此外,非诺贝特还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酶的水平,从而增强对高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清除能力。
服用方法
非诺贝特需要配合饮食控制长期服用,并定期监测疗效。对于160mg规格的非诺贝特片(Ⅲ),建议每日服用一片,且应在进餐期间整片吞服。如果患者之前服用的是200mg微粒化胶囊,可以直接转换为160mg非诺贝特片(III),无需调整剂量。当胆固醇水平正常时,建议适当减少剂量。
禁忌症
- 对非诺贝特过敏者
- 肝功能不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者
- 胆石症及有胆囊疾病史者
-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 孕妇
- 哺乳期妇女
副作用
非诺贝特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肠胃不适、头痛、肌肉痉挛和皮疹。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可能与其他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评估。
肝毒性
大约20%的患者在使用非诺贝特期间会出现血清转氨酶的短暂性轻微升高,但仅有3%-5%的患者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至正常值三倍以上的情况。多数情况下,这种酶指标异常不会伴随明显症状,且持续时间较短,甚至无需停药即可恢复正常。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停止用药。
已有报告指出,服用非诺贝特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明显的肝损伤。症状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急性肝炎通常在用药后几周至几个月内出现;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则可能在治疗6个月或数年后显现。肝酶升高通常表明肝细胞受损,但也存在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和混合型肝损伤的情况。
部分急性病例可能伴有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免疫超敏性肝炎。发病期较长的病例则可能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虚弱和疲劳)、自身免疫症状(如高球蛋白血、平滑肌或抗核抗体),以及慢性肝炎样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在某些情况下,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可能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