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嫁衣》:中式解谜故事,跨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承
《纸嫁衣》:中式解谜故事,跨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承
《黑神话:悟空》是由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改编成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而近期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悬疑小说《纸嫁衣》,则是由解谜类游戏排名榜首的热门同名游戏独家授权改编而来,同样融合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与魅力。
《纸嫁衣》游戏在微博有25亿话题讨论量,尤其在青少年受众中具有极高的话题性和讨论热度。小说由婆娑果所著,在保留游戏框架的同时,又填补了粉丝喜欢的角色的形象和情节留白,为喜爱原作的玩家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作为一部悬疑恐怖小说,它不仅讲述了扣人心弦的冒险之旅,将游戏的解谜元素带入到文学创作的现场,还融入了中式浪漫主义色彩,从深层次上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张力。
《纸嫁衣》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跨媒介的新型叙事手法,对东方审美与人文思想进行创新转化,为青少年读者带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在紧张的情节和精心设计的解谜桥段之外,还潜移默化牵引读者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复杂关系。希望更多游戏具备这种从“产品”做成“作品”的审美品质,能够真正推动游戏迈向第九艺术的步伐进程。
(新书插图翻拍)
独特人设、紧张情节与细腻情感交织
小说以一场中式婚礼为开端,新娘聂莫琪在拜堂时神秘失踪,悬疑氛围即刻笼罩全篇,将读者带入充满未知与恐惧的世界。双胞胎姐妹聂莫琪和聂莫黎的命运交织,贯穿了剧情主线,聂莫黎因出生时的风俗被遗弃在城隍庙中,与妹妹分离,命运自此截然不同。新郎宁子服一步步在线索的牵引下寻找新娘,细腻刻画出男主角的焦急与决心,这背后自然源于深沉的爱,使得读者全程颇具代入感,不禁感同身受。其间倒叙与插叙手法交替,隐藏在奘铃村背后的历史与秘密被挖掘出来,同样揭露的还有人性中的执念与救赎。
小说通过这对双胞胎的故事,探讨了成长、家庭、爱情、传统信仰等主题——尤其是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个人命运之不可逃避性。而真相显露之后,对她们彼此命运的反思,又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中柔软与坚韧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宁子服不断遇到诡异事件,但他对聂莫琪的爱与信任从未动摇,情感描写上充满温度,令人动容。
文化符号与恐怖元素结合
本作颇具特色是,作品中的恐怖元素,比如充满神秘色彩的奘铃村和城隍庙,各种民间习俗,皮影戏、纸人等,很多都是来自传统文化。这些在小说和游戏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丰富了故事背景,增添一层文化韵味,也是对现代恐怖叙事的创新。尤其很多描写诡异婚俗与村落习俗之处,营造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氛。
由于这款游戏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这种中式解谜故事一定程度上也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结合引人入胜的剧情,玩家和读者在解开层层谜团的同时,接触并理解传统文化里的符号和习俗,如婚礼仪式的喜庆与禁忌,民间信仰和古典哲学,以及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当小说把主要矛盾点设置在神秘力量与现代社会理性思维的冲突,更增加了寓意深度。
(新书插图翻拍)
游戏与小说的相互改编和跨界传播
《纸嫁衣》原作是一款广受欢迎的解谜类游戏,积累有大量粉丝。小说的推出,保留游戏中的核心元素,进一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弥补游戏叙事的留白,丰富故事的层次感、角色背景与历史细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戏粉丝对剧情和角色的延展需求。将游戏视觉和互动体验转化为更具自主性的文本阅读体验,从更大的文艺范畴来讲,也是在提供一种沉浸式跨媒介体验。
《纸嫁衣》这种小说与游戏的跨界,就是一次成功尝试,探索文学和游戏两种媒介的各自特性,和跨越文化形式与物质边界产生的“媒介间性”。由于在不同受众中产生化学反应,不仅扩展了作品的受众群体,也让读者有了多层次多感官的文化体验。
《纸嫁衣》
婆娑果 著
作家出版社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