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流感不要掉以轻心!这些流感科普知识仔细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流感不要掉以轻心!这些流感科普知识仔细看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81386

春节假期期间,人员大规模流动和频繁聚集为流感提供了可趁之机。面对流感,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处理?重医附一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李佳俊为大家支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流感科普知识。

流感的基本知识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流感,通常通过飞沫传播(打喷嚏、近距离咳嗽和交谈等)。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流感病毒阳性率正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且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甲流的症状较为剧烈,通常表现为发热(常>38°C)、头痛、全身肌肉疼痛、极度疲劳,常伴喉咙痛、干咳等症状,属于传染性疾病;

而普通感冒通常全身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咳痰,也可伴发热等,属于感染性疾病。

甲流的发病较急,症状往往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而普通感冒通常进展较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甲流?

首先,需要有上述甲流相关症状;其次,在甲流高发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与疑似或确诊甲流患者有密切接触,或者所在地区有甲流流行,需要高度警惕;若要确诊,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甲流病毒检测:

  • 病毒抗原检测:抗原检测速度快,居家可以自测。阳性代表确诊,但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流感。
  • 病毒核酸检测:主要通过鼻咽拭子取样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显示阳性代表确诊。

应对甲流的药物准备

抗病毒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玛巴洛沙韦(Baloxavir)。前者主要阻碍病毒从受感染细胞中释放,后者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 奥司他韦:成人及≥1岁儿童甲/乙流的治疗;或者用于成人和≥13岁青少年的甲/乙流的预防。
  • 玛巴洛沙韦:适用于成人、青少年和儿童(≥5岁)甲/乙流的治疗。

超出说明书范围用药必须得到医生许可。

常规用法用量

  • 奥司他韦:成人及13岁以上青少年推荐口服剂量是每次75mg,每日2次,共5天。
  • 玛巴洛沙韦:20Kg≤患者体重<80Kg,推荐单次口服40mg;患者体重≥80Kg,推荐单次口服80mg。

两种抗病毒药的比较

两者都可有效抗病毒、减少病程和并发症。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妊娠与否、健康状况并结合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判断。从目前适用人群来看,奥司他韦范围更广,而玛巴洛沙韦仅需单次给药,各有优势。

另外,抗病毒药物在感染初期(推荐起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其他对症处理药物

  • 退热药物: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来退热,缓解头痛和肌肉疼痛,但有消化性溃疡、低血压的人群应谨慎使用。另外,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以防止引发瑞氏综合征(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 止咳药物:对于剧烈的咳嗽,可以使用止咳药物。
  • 保持充足水分和休息:多喝水,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

  • 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重症风险;而对症药物则通过缓解症状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然而,联合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应症,特别是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儿童等,应根据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何时需要就医?

包含甲流在内的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若无基础疾病,通常在发病3-5天时,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会逐渐缓解。

若精神状况尚可、无严重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建议居家观察,多饮水,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自服抗病毒药物及对症药物。

如果出现高热(>39°C持续超过48小时)、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胸痛、严重咳嗽、严重呕吐腹泻或持续的体力不支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出现不适应尽早就医。

流感的预防

  • 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
  •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流行期,特别是同居或工作环境密切接触、可能密切接触过流感的易感人群,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勤洗手,佩戴口罩:流感通过飞沫传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传播的风险。
  • 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减少流感高发季节外出,尤其是在流感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其他注意事项

  • 得过甲流后,虽然短期内建立的免疫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并不持久,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且可能同时感染或交替感染乙流、新冠病毒及支原体等,因此仍需做好个人防护。
  • 由于感染后建立的免疫保护存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的病情常常较轻。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