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北豆小学创新"守家风 传家训"实践:构建"3+3"特色活动体系
石家庄北豆小学创新"守家风 传家训"实践:构建"3+3"特色活动体系
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家风家训融入学校教育成为许多学校探索的方向。近日,河北电视台记者专访了石家庄高新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北豆小学副校长张会旭,深入了解该校在"守家风 传家训"方面的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构建"3+3"特色活动板块
集团创造性地构建守家风传家训"3+3"特色活动板块。"3"个常规板块:燕赵地域特色板块(主要包含河北省域内石家庄市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展现石家庄市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发展的历史轨迹)、数字创意板块(囊括家训故事、动画漫画、家训文学、家训音视频、家训音乐等内容,突出数字经济背景下家风家训活动课程的新业态、新主题、新内容)、党团队志愿者板块(党员教师、团员教师开展线上线下家风家训教育咨询、道德协调、生活帮扶、队员心理疏导等活动,推动家风家训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服务精细化、多元化。)"3"个特色板块:漂流书屋板块(漂流书屋板块的原则是秉承"带一句家训来,换一句家训走;带一本家书来,换一本家书走;带一本家谱来,换一本家谱走"的理念,让学生们通过分享家风家训文化,让家风家训在漂流中传承)少先队争章板块(依据少先队争章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设定的有关家风家训的任务活动即可赢取相关奖章)、家庭呼吁板块(吸引和展示本校少先队员家庭家风家训领域的优质资源,邀请少先队员家长、"最美家庭"、"乡贤"通过案例分享开设家风故事会和家风小讲堂)助力家风家训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的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家风家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程跟踪、实时管理和动态评定。
其中,"家风家训数字化展示屏""智能'云'家谱终端""家风家训数字化朗声亭",已成为特色展示。
家风家训数字化展示屏作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成为传播家风家训文化的重要窗口。其集成了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媒体形式,能够生动展现古今中外的优秀家风家训案例、名人故事、经典家书等。学生可以在互动中感受家风的魅力,了解不同家庭对于品德教育、家风传承的独到见解和实践。
智能"云"家谱终端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家谱查询、编辑与分享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创建或完善自己的家族树,记录家族成员的信息、成就与故事,进而探索并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家风家训数字化朗声亭则是一个集声音录制、播放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此选择自己喜爱的家风家训名言警句或家族故事进行朗读录制,系统将自动进行音频处理并保存至云端。这些个性化的朗读作品不仅可以在校园内通过广播系统播放,还能在学校的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让更多人听到学生的声音,感受到家风家训的温暖与力量。
深耕课程:开发"寻根"课程体系
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是"根",办"根"您一生的教育。遵循育人渐进原则,将"根"教育分为"萌芽—生长—延伸—突破—绵延"五个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于学校的"育行为之根""培学习之根""养德行之根""塑思想之根""润世界大观之根"五大工程系统,构成学校"根"文化体系。在"根"文化引领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基,构建了"根"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将优秀家风家训融入"根"课程体系,开发了"寻根"课程,分年级分主题设置参观类、体验类、研究类、交流类、展示类等课程内容,感受家训熏陶,践行优秀家风。
一年级以"汉字,你好!"为主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汉字,研究汉字的演变等。二年级则聚焦"我们的姓氏",让学生探索自己姓氏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增强家族认同感。三年级通过"绘家谱 寻家根"活动,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家族图谱,了解家族变迁,感受血脉相连的力量;四年级"我爱我的'庄'"课程,让学生深入探索所在村庄或社区的历史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五年级"我从河北来"主题,更是将地域特色文化教育推向高潮,学生将学习河北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地域自豪感;而六年级"我是中国人"课程,则是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升华。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激发他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一系列课程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深植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协同育人:创新家校社合作模式
学校不仅巩固了"家长体验日、开放日"及"家长学校"等常规机制,还创新性地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与"家风家教家训讲堂",进一步拓宽了家校共育的广度与深度。这些机构通过组织"讲家风故事 传家风美德"等主题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形成了"教师讲以引领、学生讲以传承、家长讲以示范"的生动局面。活动不仅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也让优良家风家训在讲述与聆听中得以弘扬。
同时,学校还积极将家风家训公益服务活动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及家长将家风美德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现了家风家训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家校社三方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立体育人体系,以家风家训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为纽带,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具有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接班人。
创新设计"跟着爷爷" "跟着奶奶"系列实践活动:《跟着爷爷回老家》《跟着爷爷去看戏》《跟着爷爷做农活》《跟着爷爷学做人》《跟着奶奶赶大集》《跟着奶奶学手艺》《跟着奶奶扭秧歌》等让祖辈的优良传统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成效:多方共赢的育人格局
在家风、家训的浸润下,学生家庭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显著提升,变得更加积极阳光,充满朝气。学生在"寻根"课程体验中,将家国情怀植根于心、践行于行,实现文化道德双提升,为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有根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沟通协作显著增强,使得不同层面的家长都能达成育人共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不断攀升,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充分展现了家校协作的高成效。
在实践探索中,教师团队成功建构了家风家训特色活动板块,并深入探索实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同时,在常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中,教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家校共育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实践,让学校打破了质量发展的瓶颈,实现了文化的博、课程的深,团队的强,带动了学校教育新活力,成为学校展亮丽的一张名片,实现了教育质量的跨域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