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婴儿总是无故哭闹,超声找出病因:医生教你如何读懂超声报告
7个月婴儿总是无故哭闹,超声找出病因:医生教你如何读懂超声报告
一位7个月大的婴儿经常无缘无故哭闹,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在进行小儿心脏彩超检查时发现,宝宝的心脏有房间隔缺损,直径达13.3mm。幸运的是,由于诊断及时,孩子很快接受了手术治疗,后期恢复良好。这个病例不仅揭示了一个常见的儿童心脏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超声检查及其报告解读的绝佳机会。
超声检查的类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超声检查就是B超检查,但其实B超只是超声的一小部分。超声可以分为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D型超声,并通过立体成像技术发展了三维超声及四维超声,并出现了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型超声诊断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目前医院使用的超声仪器绝大部分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根据需要显示B超、M超、D超及其他超声新技术。
超声报告的解读
超声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信息、图文部分及超声提示。
基本信息部分:拿到超声报告时,首先要查看基本信息部分,核对姓名、年龄等信息,避免错拿他人的报告,然后找开单医师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图文部分:包括超声图像及超声描述。报告上的超声图像是从存储的大量超声图像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1-4张图像。超声描述就是对超声检查过程中所见进行描述,如脏器整体及(或)病变的大小、回声、形态等。描述中涉及一些专业名词,如:无回声,常常代表液体(囊肿、积水等);强回声,常常代表结石、钙化、骨、气体等;等回声、偏强回声、偏低回声等常常代表实性组织,可以为脏器回声或是病变回声。
超声提示部分:这是大家最关注的部分。超声诊断是物理学诊断,而非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但是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可根据其丰富的诊断知识、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做出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
随访中数值变化的解读
一些孩子因疾病随访需要,短期内会多次复查超声,很多家长在看报告时会发现部分数值不一样,担心孩子是不是短期内病情出现变化了?
- 一方面,不同超声仪器、不同超声医师对脏器及病变边界的识别过程会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每一次检查中测量切面及测量位置略有不同,可导致测量值略有差别。如果几次数值变化幅度很小,往往是测量误差导致;如果发现数值变化较大,需要找临床医师就诊或询问检查医师。
“未见明显异常”的解读
在超声提示中,常常显示“未见明显异常”,这是患儿及家长最希望看到的提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提示仅说明超声检查中没有发现脏器异常结果,不表示脏器完全正常。
因为超声检查主要是针对脏器在结构方面出现的病变现象,对于仅仅出现功能异常而无结构异常者,超声并不能显示。此外,超声仪器的诊断分辨率也是有限的,太小的病变无法通过超声仪器分辨出来,无法做出超声诊断。
还有一些孩子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容易发现一些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如左室假腱索、副脾等,或是三尖瓣轻度反流、肝上界下移等轻微改变。看到此类诊断不用担心,这些变异及改变对孩子生长发育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是不需要治疗的。
超声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
超声无辐射、无创伤,对孩子来说是一项首选检查方法,可反复使用。但超声提示的诊断是根据超声检查所表现的影像特征进行提示,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为了最终诊断结果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障,在孩子超声检查完成后,不论结果如何,家长都必须请临床医师查看超声报告,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实际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本文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副主任 俞劲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