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研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分析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研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分析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对GDP构成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意义
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独立运行,导致当今全球经济频繁发生金融危机。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本文构建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测度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前向与后向关联度,解析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对GDP构成的影响。
主要研究发现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运行机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虚拟经济命题源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虚拟资本具有参与产业资本循环和自行增殖两种增殖方式。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空转)的本质是虚拟资本相对脱离实际生产过程自行增殖的独立化。由此资本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领域的运行有三类:
- 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资本通过金融体系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参与产业资本循环。虚拟经济发挥资源配置、价值实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 虚拟经济自我循环:资本不进入实际生产过程,仅在虚拟经济领域空转。
- 实体经济脱实向虚:资本绕过产业资本的形式,转向虚拟经济领域投机。
面对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大量资本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游离出来,投向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市场,低进高出。
- 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对GDP创造的影响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统计工具。现行GDP核算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实体经济生产、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三类活动,均被还原为增加值,记为GDP增加。但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看,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价值增殖形式。由此构成的GDP会因为资产价格暴跌、庞氏债务断裂而蒸发。
一国经济究竟由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支撑,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一味追求GDP增长,忽视经济活动是否创造价值的异质性,往往会掩盖经济衰退轨迹,长期停留于经济泡沫和虚假繁荣。这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对国际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 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政策思路
- 优化虚拟经济内部结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应对全球虚拟经济膨胀的普遍性冲击。
- 强化实体经济根基,保证完备的工业体系,发展与安全并重。
- 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完善多层次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引导资本有序流向实体经济。
结论
实证分析总体表明,2001-2016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的规模仍在扩张,这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该研究成果获得了第十八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本文作者刘晓欣是南开大学终身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