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年护老展望:照顾情感与自尊 老年自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年护老展望:照顾情感与自尊 老年自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etnetchina.com.cn/column-list-EtnetcolB389/113593.htm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更好地照顾老年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2025年,护老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方法,从情感支持到照顾者培训,从健康老龄化到长者自主,这些新理念正在改变我们对老年照护的认知。

聆听与共情 支援长者情感

在2024年香港家庭福利会举办的“护老者论坛”上,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副总监及高级讲师冯明穗博士指出,新一代护老者需要掌握为长者提供情感支援的技能,包括运用聆听、心理问题辨识,以及压力管理的技巧。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维持长者和护老者双方的心理状态,还能帮助及早识别长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协助。


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副总监及高级讲师冯明穗博士,于香港家庭福利会“护老者论坛2024”,介绍护老新世代所需的技能。(图:香港家庭福利会)

通常照顾者与长者的沟通较多为实务式关心,以解决问题为基础,未必有空间关顾彼此的情感需要,也感到较难回应长者的多重情绪。若照顾者有机会接受培训,掌握积极聆听与共情的技巧,令双方沟通时,较容易让长者感到被理解,有助支持长者的心理健康。至于压力管理,则有助照顾者保护一己身心灵。诚然,各位护老者不免被日常与工作压力困扰,因此更需要调节心态,例如运用正念,以及学习如何管理压力,去保持自身情绪稳定。

肯定照顾者强项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护理学院余秀凤教授提出了“照顾者强项为本”概念,即肯定照顾者的付出和能力,提醒各位在照顾之路上,其实有过成功经验,是值得欣赏的个人成就。照顾者肯定个人优势的好处之一是,能够提升“生命凝聚感”(Sense of Coherence),那就较易把照顾者充满挫败感、生活没意义的心态,扭转为能够掌握挑战、生活有意义的想法,知道眼前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个人的内在力量亦得以强化。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护理学院余秀凤教授于家福会论坛上指出,肯定照顾者的强项,能够提升生活凝聚感。(图:香港家庭福利会)

健康老龄化 自主老年

日本厚生劳动省最近公布,2022年日本男女性“健康寿命”(Health Span),分别为72.57岁和75.45岁。所谓健康寿命,意指毋须护理、没有卧病在床,以及能够维持日常生活的时间。香港人虽是全球最长寿,然而能够自主生活的“健康寿命”,未有相关统计,也许还不及日本。有生活质素的“健康寿命”,比起长寿却无法自理,活得更有尊严。


面对人口老化的日本,男女性的健康寿命,均超过72岁。(图:Pexels)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所长胡令芳教授在《自主老年:在香港老去》一书中指出,个人与社会应对人口老化,不应只着眼于非传染性疾病和避免死亡,而应以尽力维持个体的身体机能为终极目标。换句话说,“健康老龄化”意指人们变老时,尽可能保持身体和认知功能的状态,掌握自己的衰老方式和健康寿命。而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社经地位、心理幸福感、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社会地位愈低,健康状况愈差,且出现性别健康不平等。

同时,健康老龄化与缔造长者友善社会,息息相关。胡教授在书中指出,若要让香港成为一个更加长者友善的城市,需要关注如何建设共融的建筑环境、消除年龄歧视、让老年人更容易获得信息、创造更具包容性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赋权老年人照顾自己的健康。在个人层面,可以透过认识老龄化所产生的身体毛病,例如视力、听力和记忆力问题等,及早发现并参加各类促进健康的活动小组,延缓衰退。这对于照顾者为自己健康筹谋,以至评估照顾对象的老化速度,均有参考作用。


《自主老年:在香港老去》一书,由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所长胡令芳教授撰写,探讨如何将香港变成一座对长者更加友好的城市。胡教授曾任职沙田医院内科及老人科部门主管,专注老人学研究逾四十年。


生活方式与环境,会影响“健康老龄化”。(图:Pexels)

踏上护老者之路,面对衰老不可逆,却可以提早管理和表达需求,让长者们活得有意义,得以优雅地老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