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西湾村:未来乡村的典范
宁远西湾村:未来乡村的典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湖南省宁远县西湾村与再红休闲农业专家团队合作,充分挖掘利用该村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将传统农业升级成休闲农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农业升级、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项目背景与主题定位
永州宁远九嶷山:舜帝遗风,瑶歌绕谷的千年圣境!而西湾村就位于九嶷山瑶族乡山脚下。是一个集产业发展、农旅融合、传统文化的古村落与现代生态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该村以“宁远·九嶷山景区门户;中国·农文旅创新村落”为主题定位——奏响农文旅融合“振兴曲”,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西湾村的定位不仅体现了其对农业生产、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现了其对未来乡村发展方向的清晰规划。在这里,通过轻资产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农业与文旅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未来乡村生活的窗口。
合作模式与开发方式
西湾村的发展采用了驻村工作队、村民委员会与社会组织“众创共治”的模式,合作成立村属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和团队,并联合社会组织、文化力量、商业团队等构建**“农业+”**协作平台。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西湾村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构建了**“村支委+企业+工坊+农户”**四级联结体系,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合作团队,建立合作共赢乡村运营模式。这种乡村振兴模式的实施,为西湾村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营业态与经营特色
西湾村的主营业态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西湾村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科普研学的服务平台。并通过互动式旅游体验活动,增强游客对农业资源、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将产业文化、非遗文化、舜帝文化、南蛮文化打造成文化交流场所,不仅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
西湾村利用村集体与农户闲置资产发展土特产加工、民宿和农家乐,釆取工作队与支村两委干部包户发动,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也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乡村生活。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湾村抓住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兴旺这个首要目标,在村域规划时,就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为重点。依拓现有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和要素条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轻资产打造农旅融合项目,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乡村发展模式。
西湾村的基本农田以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生产为主、并以此延伸农特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非遗文化传承产品等,做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保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同时,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将生态资源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生态保护与艺术乡村
西湾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致力于构建水源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长效机制。通过严格管理土地、宅基地、经济林与山泉水等,推广环境友好型的生活和经营方式措施,有效保护与改善了生态环境。
同时,西湾村采用**“乡村+治理+艺术+美学”**的模式,通过引进非遗文化项目和文化艺术人才,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环境。这些措施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西湾村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在未来智慧农业场景与数字乡村的基础上,注重乡村治理场景的打造。逐步开发了村级网络服务、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电商、线上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监管等多渠道的场景落地应用。
西湾村通过数字乡村治理发展,逐步实现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村民可以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政策信息、参与乡村治理;游客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就能预订民宿、购买土特产品与旅游服务产品等。这种数字乡村治理的推进,将极大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乡村运营特色与效果
西湾村的运营特色,主要体现在强化农业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赋能、实施开放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通过引进运营团队、村民民主协商、建立村企与村民联动机制等方式,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这种开放的治理体系,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西湾村的运营模式效果显著,引进民营资本数千万元,村级产业基础夯实,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西湾村运营模式的成功。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和运营策略,乡村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可以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平台。
休闲农业乡建的实践
西湾村以农业升级发展成休闲农业打造未来乡村。该村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大力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嶷山兔,开展稻虾、稻鸭、荷花虾、泉水鱼综合种养,开发九嶷山兔肉、稻米食品、荷花产业等品牌产品加工,创意农事体验与研学教育活动。轻资产打造文化演绎游游爆品项目。形成以农为基、文化搭台、科技创新、旅游唱戏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西湾村休闲农业乡建,不仅助力了乡村产业兴旺,丰富了乡村文化旅游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休闲农业乡建的实践,让西湾村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村庄,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企业家、艺术家前来参观和参与。
特色活动与休闲产品
西湾村与舜帝陵、九嶷山旅游景区相临,坐拥休闲农业多业态——休闲农场、农耕研学基地、乡村民宿、乡村轰趴馆、农家乐、水上乐园、文化科普基地等。未来西湾村还会有更多让游客喜爱的休闲农业特色活动。
目前,西湾村主要的休闲产品,如钓虾活动,是一项深受城市亲子家庭喜欢的农事体验活动;鸭蛋加工,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农产品加工体验项目;乡村轰趴馆,这种起源于国外、但在国内大中城市周边乡村已开始逐渐流行。此外,西湾村还提供文化演绎、村排、非遗、康养、研学、亲子等多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感受乡村农文旅活动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西湾村的案例为其他乡村提供的经验和启示:在整村运营和休闲农业(农文旅)发展方面,其运营模式和实践效果都值得借鉴和学习。西湾村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和开发方式,能够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西湾村的案例告诉我们:乡村美不美关键靠治理;农民富不富重点在运营!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和运营策略,乡村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可以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平台。西湾村的实践,将为未来乡村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