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这位老师花式鼓励每个学生“跳起来摘苹果”
因材施教,这位老师花式鼓励每个学生“跳起来摘苹果”
一棵苹果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很多苹果,摘到哪一个才能让自己最满意呢?低处的苹果,毫无挑战性,成就感太低;摘到树顶上的苹果,要大费周章,有时还会得不偿失。最令人满意的苹果,应该是高高跳起,手正好能够触碰到的那个。
武汉市关山中学语文教师郑颖一直喜欢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评价高中生并不容易,对于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轻易得到的赞美,他们不会珍惜;过于苛刻的评价,又不能有效地鼓励他们。”郑颖表示,本着“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人施教,鼓励每个学生跳起来,摘到自己最满意的果子。
每个班上都有不爱说话,像“隐形人”的同学。课堂上,郑颖热衷于请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得好时,她会说,“《笑傲江湖》里不苟言笑的‘扫地僧’是公认的武功最高的。我终于找到了我班的‘扫地僧’啊!”当学生的回答不理想时,她则鼓励:“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位同学已经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下面的攻坚工作谁来继续?”
针对一些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郑颖则用耐心作为“攻心计”,让学生心服口服。曾经有一个学生,始终对学习缺乏兴趣,父亲有意送他去参军,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对此有些抗拒。“与其痛苦挣扎,不如好好享受这青春年华。”郑颖单独找学生谈话,整整一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学生找准目标。该学生毕业后来看望她时,十分感动,“当年没有老师帮我,我现在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哦!”
表扬里带着期许,批评里带着肯定——点评学生的时候,郑颖不倾向于单纯地赞美或者批评,而是另辟蹊径,从多角度表达自己的真诚看法。比如,当学生纪律稍乱的时候,她会说,“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团结呀!昨天的课堂只有几位同学从头到尾紧跟着老师,其他同学看着他们收获满满,也高高兴兴的!”
“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她的评价。”毕业后,一位学生遇到郑老师,向妈妈郑重地介绍了郑老师,“这三年,郑老师对我尽心尽意,我永远难忘。”
在学习方面,郑颖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主张“尽吾志,则可以无悔矣”,鼓励学生尽力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学业上有追求的学生,郑颖就让他们多下功夫;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郑颖就让他们发展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拔河、书法、美术手工等兴趣爱好,重点引导他们远离不良风气,多阅读,多思考。
有一年拍毕业照时,一群在年级上赫赫有名的“刺儿头”簇拥着郑颖,希望跟她拍大合影,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愿意学语文的孩子,坏不到哪里去。只有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自己满意的那个苹果,教育之光才能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