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朱砂痣”
“白月光”、“朱砂痣”
在古代文人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女性形象如同“白月光”般存在,她们或纯洁无瑕,或才华横溢,或命运多舛,却都深深烙印在诗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笔下永恒的诗篇。
陆游的“白月光”唐婉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释义】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依然碧绿的春水,曾经照映出她那么美丽的身影。
【解析】陆游的“白月光”是他早年深爱的妻子唐婉。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两人感情深厚,婚后生活幸福。但由于陆游的母亲对唐婉不满,迫使他们分离。这段未能圆满的爱情成为了陆游一生的遗憾,他在沈园重遇唐婉后写下著名的《钗头凤》词,表达了对唐婉深深的思念与痛苦的追悔。唐婉也因此成为陆游心中永恒的“白月光”,一个代表着纯洁无暇爱情和失去的美好记忆的形象。
白居易的“白月光”湘灵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白居易《夜雨》
【释义】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我有所感怀的事情,犹如绳结般紧紧纠缠,深深烙印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个所念之人就是东邻婵娟子”湘灵。
【解析】白居易的“白月光”是他的初恋情人湘灵。湘灵是白居易少年时期深深爱恋的对象,两人因种种原因未能结成连理。白居易在多首诗作中表达过对湘灵的怀念与眷恋之情,比如他的《潜别离》、《邻女》等诗篇,都隐约透露出他对湘灵的感情。虽然白居易后来有过其他的婚姻生活,但湘灵始终是他心头难以忘怀的“白月光”,一个代表着他年轻时美好而无法实现的爱情理想的象征。
李商隐的“白月光”宋华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释义】相爱之人在相聚与分离两方面都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深切的痛苦。相见不易,饱含着时空、身份或者种种外在条件的阻隔;而一旦相见又要面临别离,则更加让人难以承受,,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解析】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崔护的“白月光”绛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释义】去年的今天,在这道门前,美丽的女子的脸庞与娇艳的桃花交相辉映,两者的红润互相衬托,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人花共美的画面。
然而,当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时,“人面不知何处去”,意味着那个曾让他心动的女子已经不在这里了,她去了哪里,诗人不得而知。尽管人事已非,但自然界的景象依旧,桃花依然在春风中绽放,仿佛在微笑一般,展示着不变的春意和生命力。
【解析】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绛娘,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彭玉麟的“白月光”梅姑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
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
——彭玉麟《咏梅》
【释义】一生的知己是梅花,灵魂和梦境都与萼绿华相互依存。另外有一种闲情逸致蕴含其中,在水边窗户、烟雾和月光下,梅影横斜。
【解析】彭玉麟的“白月光”是他心中挚爱的女子梅姑。彭玉麟是中国清朝晚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大清三杰”之一,并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他的人生中有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梅姑是彭玉麟童年时期在外祖母家遇见的,原名竹宾,是他的远房亲戚。与雪帅彭玉麟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因此耳鬓厮磨间二人已是情根深种,但一辈之差,竟成天堑。后来,梅姑被许配给他人,四年后难产而死。这对彭玉麟造成了极大的情感打击。此后的彭玉麟终身未取,一生以梅花为伴。
彭玉麟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心上人,发下宏愿,在自己的余生里画出十万朵梅花来表达对梅姑永恒的思念。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屈与高洁品格,正符合彭玉麟对梅姑纯洁爱情的执着追忆。这段故事传颂至今,成为了清代文人墨客及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纳兰性德的“白月光”卢氏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性德《虞美人》
【释义】那镶银的床榻上,已经沾满了淅沥的青梧老叶,秋天的蟋蟀正在石阶下扫着落叶。在采香径里曾经徘徊流连,又看到那连钱般的花草。拾到了翠翘却又为何恨不能说出口。
回廊之处是我那一片相思之地,如今只有落月孤独地倚靠着。背着灯火在月光下走进花阴,十年前的踪迹依旧,十年前的那颗心依旧。
【解析】卢氏是纳兰性德的结发妻子,婚后两人感情深厚,但不幸的是卢氏早逝,这对纳兰性德打击极大,他在许多诗词中都寄托了对卢氏的深深哀思和无尽的怀念,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青衫湿遍·悼亡》等悼亡词作。此外,纳兰性德的一些诗词中也可能隐含着对其它未能圆满的情感关系的追忆,但卢氏无疑是纳兰性德一生中最重要也最为人所知的“白月光”。
杜牧的“白月光”张好好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杜牧《张好好诗》
【释义】你是豫章的美女。年纪十三岁多一点。像翠绿色的草木茁壮生长,如凤凰生出的尾巴般美丽。红色的叶子如同莲花包含着花萼。
【解析】大和八年,杜牧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坊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温庭筠的“白月光”鱼玄机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释义】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解析】鱼玄机生活在晚唐时期,身为女性,尤其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性,在当时的环境中,很难像男性那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温庭筠虽然具有极高文学地位,但因外貌不佳、身世坎坷等原因,也许在面对鱼玄机的感情时有所顾忌。据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温庭筠自觉相貌丑陋且年龄差距较大,加上二人之间师徒身份的束缚,即使心中明白鱼玄机的感情,也没有进一步发展这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