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坚守怎样的核心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坚守怎样的核心策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reportway.org/article/19837.html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策略。

7月19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报告作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指出,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色小镇建设应坚守核心策略。

根据当前特色小镇的总体情况,特色小镇可分为三类:

  1. 旅游型特色小镇:以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而非以其他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衍生出旅游产业的特色小镇。

  2. 创新型产业特色小镇:多布局大城市周边、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河北的机器人小镇等。

  3. 传统型产业特色小镇:以传统制造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多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是有历史产业基础的乡镇。

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 违背产业培育的客观规律
  • 定位雷同、重形式不重内容
  • 模糊了旅游和宜居、宜业之间的区别
  • 传统开发方式及泛房地产化风险
  • 过于均衡的推动政策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特色小镇建设应坚守以下核心策略:

发挥市场主体配置作用

政府应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方面给予引导和指导,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杠杆”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并允许社会资本包括农民出资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政府、居民和企业的共赢。

把握产业特色,守得住寂寞

特色小镇产业业态的独特性、唯一性成为保障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通过详细的区域比较与分析,厘清特色小镇的战略性培育方向,不做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聚焦某个优势产业,确保该产业在小镇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其来打造独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注重功能的叠合与溢出效应

特色小镇功能的叠合是寻求“1+1>2”的溢出效益,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创新可能:

  1. 以文化品牌战略强化特色小镇产业业态的独特性,将地域文化挖掘与产业业态培育形成融合与互促关系。
  2. 在强调产业特色的同时,注重特色小镇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包括从单一生产转向研发与孵化、从生活日常供给到有品质的生活服务的转变,都是吸引人才留在特色小镇的重要保障。
  3. 获得不同类型产业的互补作用。

关注空间建设品质,保育生态环境

在特色小镇的空间品质塑造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性因素:

  1. 空间尺度:尺度不大、氛围亲切的城镇环境有助于建立起彼此熟悉的社群,这样一种融合、亲密的邻里关系是特色小镇维持持久吸引力的内在源泉;
  2. 生态保护与保育: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更易于亲近自然是小城镇相比大城市的优势所在;
  3. 文化特性的塑造: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化特色是特色小镇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也是增加小镇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精神地标。

顺势而为,深化改革创新

作为当前国家着力推动的改革创新实验平台,特色小镇可能获得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和村民的长期、共赢机制平台,更将有助于加快特色小镇的空间建设步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保军同时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策略可以精炼为对于“四态”的把握,即:业态、形态、文态、生态。业态指小镇独特的产业,形态则指小镇的空间形态和尺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文态指特色小镇应有的文化内涵,缺少文态的小镇犹如人失去灵魂;生态不仅指小镇自身的生态健康,更应让小镇融入整体生态环境之中,只有总体自然系统的健康和良性循环才能使小镇保持持久的生态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